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97yyw.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第231章 金钱游戏
  保尔森话音刚落,一道听起来有些沙哑的声音响起。
  “现在就已经清仓日股,可以说说这家星海投资的盈利情况吗?”
  紧随其后,又一道比较粗犷的声音出现。
  “哈里森先生说的好,我也想知道这家公司的收益情况。”
  “保尔森,可以吗?”
  保尔森自信的回应道:“当然,本应如此。”
  “不过我的能力有限,只能以最保守的姿态,大致预估星海投资的收益情况。”
  随后,保尔森开始将星海投资的故事珊珊到来。
  “1987年2月,星海投资成立第一支私募对冲基金——子鼠。”
  “这家私募对冲基金融资500亿日元,也就是3亿多美元。”
  “然后这家公司在短短2个月时间,靠着买卖ntt股票大赚1000多亿日元,差不多是9亿美元。”
  “这是当时的报纸报道,各位请看。”
  说完,保尔森将早早复印好的朝日新闻国际版报纸,分发给可以决定高盛命运的高级合伙人。
  “这条新闻啊,印象深刻。”
  “嗯,这件事可是极大刺激了国内对冲基金的发展。”
  “没错,我记得当时纽约时报的头版头条,也在报道这家基金的盈利情况。”
  这种利用舆论手段达成自己目的的宣传方式,高盛集团再熟悉不过了。
  因为高盛想要打压一家公司股价的时候,就会利用和公司有关的智库,对企业评价进行降级。
  当原本a级评价的公司评级降低到b或者c时,高盛就可以通过做空赚一笔大的。
  这一招非常好用还隐蔽,可谓是屡试不爽。
  保尔森奉承的说:“大家说的没错,这就是纽约时报报道的那家基金。”
  “国内的对冲基金,可是靠着这次宣传获得了不少投资。”
  星海投资远在日本,对于很多有钱但又没那么有钱的中小型投资人来说,十分的不方便。
  这时,国内的对冲基金,就成为了很好的平替对象。
  尤其是那些有着比较好业绩的对冲基金,规模更是急剧扩张。
  不过这些投资人也不亏,确实都借助日本股市的疯狂赚到不少。
  就算是唯一的例外量子基金,也在87年股灾过后,重新走上正确的道路。
  大钱不敢说,小钱绝对赚到不少。
  “很正常的借力手段。”
  一位高级合伙人随口回应了一句,接着重新将话题拉回正轨。
  “然后呢?继续。”
  保尔森冲他点了下头,继续往下说。
  “借此机会,星海投资在同年5月成立两家新的私募对冲基金——丑牛和寅虎。”
  “规模都是1000亿日元。”
  喉咙有些干涸的保尔森,喝掉面前的黑咖啡后,语气变得有些低沉。
  “接下来的时间点,就来到87年10月那场股灾。”
  “我不知道星海投资的竹下雅人会长,是如何发现股市的不对劲。”
  “但他确实带领星海投资,在股灾发生前再次安全撤离。”
  没等保尔森说出星海投资的具体盈利数字,一位高级合伙人迫不及待的问。
  “星海投资没受到一点股灾影响,轻松逃过一劫?”
  保尔森肯定的回应:“虽然不想承认,但确实如此。”
  “可能,这就是投资天才吧。”
  保尔森有点怅然,因为他所在的高盛,在那场股灾中损失惨重。
  不过他心里也有些庆幸。
  因为87年那场股灾,高盛几位高级合伙人黯然离开。
  他这才有机会更进一步,直接从普通合伙人升级到合伙人中的重要管理岗位。
  虽然还是普通合伙人,但地位相差巨大。
  高盛这家公司的构架其实很有意思。
  严格来说,公司其实只分四个等级。
  最低等级,名字五八门。
  总裁、高级总裁之类的名称一大堆,但实质只是普通的推销员。
  他们的人数最多,巅峰时期超过10万人规模。
  这些人无法参与高盛的任何决策,只是公司的一个螺丝钉。
  之所以起总裁等高大上职务名字,主要是为了唬人。
  当然,也有对等交易的意思。
  高盛虽然是一家投行巨头,但也不会放弃中小企业的业务。
  这些业务太小,合伙人前往不值得,只能派低级员工处理。
  如果低级员工的职位名称只是普通员工,和中小企业老板沟通的时候,双方都会觉得别扭。
  不如起个总裁的职位名字。
  这样双方沟通的时候都是总裁,也就没有了职称的麻烦。
  有点像销售行业,职位起步就是经理。
  虽然地位低,但是口号可以喊的震天响。
  第二个等级就是公司的普通管理人员。
  他们有一定的权利,但依然只能听命行事。
  第三个等级则是普通合伙人,数量始终维持在300人左右。
  对于公司的发展,有一定建议权。
  保尔森现在就处于这一位置。
  同时,为了保持公司活力。
  高盛会每两年高调轮换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普通合伙人。
  少则六七十人,多则上百人。
  这些成功入选普通合伙人名单的管理者,会收到首席执行官的电话通知。
  他的对话通常很简洁,
  “好消息会长翅膀。”
  至于最高等级的高级合伙人,相当于别家公司的最高层管理,数量只有9人。
  因为87年股灾,保尔森现在已经进入到高级合伙人预备役行列。
  如果不出意外,5年内一定可以成为高盛高级合伙人。
  “很有道理,天才是可以不讲理由的。”
  现任高盛首席执行官,高盛发展到仅次于大摩的最大贡献者——约翰·温伯格,语气充满感慨。
  他想到了他的友人,那位仿佛能洞穿未来的天才。
  首席执行官已经发话,大家自然再没有疑问。都闭上嘴巴,等待他的进一步指示。
  大约过了1分钟,约翰重新回过神,歉意的说:“抱歉,人老了,总爱回忆过去。”
  “保尔森,你继续说吧。”
  “明白。”
  保尔森点点头,开始讲起三支基金的盈利情况。
  “顺利逃出87年股灾后,星海投资的名声更加旺盛。已经有天字第一号私募对冲基金的趋势。”
  “至于具体盈利数字,报纸上没有详细登出。”
  “不过根据公司的情报分析,多的可能超2000亿,少的也有1500多亿。”
  一直稳坐钓鱼台,高盛三号高级合伙人邓肯坐不住了。他惊讶的脱口而问:“这么多?”
  “是的,这还是保守计算。”
  保尔森的计算确实很保守。
  星海投资87年的顺利出逃,三家基金分别赚了3000亿出头、2400亿出头、2400亿出头。
  不过高盛已经足够厉害。
  因为星海投资属于私募对冲基金,情报保密程度远超普通公司。
  如果再给高盛一定时间,想必数字会更加准确。
  “崛起的势头真强啊,我们有进行投资吗?”
  邓肯现在对星海投资充满兴趣,决定将自己的财富分一部分过去。
  这么夸张的增长速度,必须掺和一脚。
  “没有。无论是我们还是摩根史丹利,都没有进行投资。”
  “据我所知,星海投资的国外投资者。”
  “主要有这家公司的早期商业合作伙伴,以及加州几大退休基金和学校基金。”
  说到这些成功参与进星海投资的本国资本,保尔森眼中也忍不住露出艳羡的目光。
  实在是太赚了,就算是哥伦比亚那位卖叶子的都赚不到这么多。
  “可惜!”
  “是啊,可惜。”
  又一位高级合伙人,忍不住跟着开口。
  约翰倒是神情未变,他轻声说:“没关系的,时间还长。”
  “这次我前往日本,算是有了一点交情。”
  “下次星海投资扩充对冲基金规模,或者是结束现有对冲基金封闭期的时候,我们可以第一时间选择进入。”
  约翰主动前往日本,最大的目的不是赚这几千万,而是和竹下雅人拉关系。
  如果两人能成为关系不错的忘年交,以后会有无数利益产生。
  不过,这个机会可能不会出现了。
  因为他选定的继承人保尔森,貌似与对方交谈更愉快。
  约翰自然不会生气。
  恰恰相反,他高兴的不得了。
  他已经老了,高盛很快就是保尔森这一代的天下。
  保尔森能和竹下雅人成为朋友,更有利高盛发展。
  他有着强烈的预感,星海投资将是高盛超越大摩的关键。
  约翰话音稍落,保尔森接过话茬道:“不仅如此,我借助这次机会和星海投资达成一项草签。”
  “如果公司愿意,甚至可以和星海投资合作,共同成立一家合资私募对冲基金。”
  他早就想说这件事,之前的一系列铺垫也是为了此时。
  虽然没有说完星海投资的整个发展过程,有那么一丝缺陷。
  但现在都水到渠成,自然没必要再继续唠叨。
  “成立合资对冲基金,条件是什么?”
  五号高级合伙人麦迪逊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想要知道利益交换条件。
  “对方想要投资美股,需要高盛帮忙掩护交易。”
  保尔森得意一笑。
  他相信这么简单的条件,绝对会引起公司一部分人兴趣。
  “这么简单?”
  保尔森点点头,“没错,就是这么简单。”
  “我们可是地头蛇,对方想要在我们的地盘赚钱,交保护费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保尔森一点都不觉得他当初提出的条件过分。
  外国人想要在美股赚大钱,不找本土投行进行合作,只会沦为盘中餐。
  当然,如果主要股东变成美国人,也可以达成同样目的。
  “嗯,很有道理。”
  就在他还想继续说些什么的时候。
  高盛副席,二号高级合伙人托马斯开口道:“星海投资的事情还没说完吧,继续说下去。”
  “好的,没问题。”
  官大一级压死人,保尔森立马停止推销,继续讲述自己所掌握的关于星海投资的情报。
  “87年股灾的又一次成功,再次证明了星海投资的实力。”
  “星海投资一口气成立三家新的私募对冲基金——卯兔、辰龙、巳蛇。”
  “这三家私募对冲基金的体量非常庞大,每家的资金规模都有6000亿日元。”
  “可以说,是基金领域名副其实的巨无霸。”
  6000亿日元规模,别说是对冲基金,就算是全部基金中,都是一流的存在。
  也就是在日本泡沫时代,才能诞生如此体量的对冲基金。
  至于整个星海投资,规模更是达到世界顶级。
  也就是这年头信息流通比较困难。
  如果换成移动互联网时代。竹下雅人早就像巴菲特一样,名满天下。
  不过现在其实也不差。
  星海投资的知名度在日本超一流,在美国也算是小有名气。
  当然,这种事最重要的还是宣传。
  比如后世的贝莱德资本,控制着超10万亿美元财富。
  但在知名度方面,远不如巴菲特的伯克希尔。
  同样的例子还有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
  21世纪之前,老虎基金赚的比量子基金还要多。
  但量子基金每次都高调行事。
  最终在知名度方面,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碾压同时代。
  如果星海投资刻意保持低调,经常给媒体送钱。
  那么关于星海投资的新闻,就不会频繁出现。
  由此,星海投资的知名度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遮掩。
  日本这边是本土,根本就藏不住。
  美国那边不一样,星海投资是外人。
  所以竹下雅人想要试着隐藏一番,不想让普通人知道。
  因为星海投资的赚钱能力过于拉仇恨。
  如果被太多的美国人知道,有心人只要小小的煽动一下,就会让星海投资疲于应对。
  损失钱财是小,影响投资可是大问题。
  “三家新的对冲基金成立后,星海投资又成立了一些只面向公司员工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
  “但规模都比较小,数据方面收集的不多。”
  对内的几家基金,除了竹下雅人个人所有,规模都比较小。
  并且这较少的资金量,还分散到湾湾股市一部分,自然更难掌握行踪。
  如果湾湾股市的情况高盛都能掌握,那么星海投资内部一定是被渗透成沙子。
  更要命的是,管理层可能也有外部间谍。
  (本章完)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限定室友(1v2)

擎苍月

战少,你媳妇又爬墙了

繁初

社死得到的男朋友

清茶与

医妾

北枝寒

影子

麦阿秋

贼老天你该死

不再恋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