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人生南北多歧路
举宴十日,陈沐也在水云涧待了十日。
期间与水云门人讲道传法不说,还见了余下五宗前来拜见的赵国后辈。
赵国六宗身处一国,一向“小散大聚”,于小事上或许常有分歧恩怨,可在颠覆道统的大事上,却是有如一宗,共同进退。
且自从那次三国争战之时,陈沐惊艳现身,一举拿下永生殿幕后真人秋澜,稳定局面后,赵国六宗更是亲如一体,处处与水云涧靠拢。
虽然陈沐及牛大力没有并下另外五宗的想法,但此等趋势已呈现苗头,还是另外五宗的门人自发兴起的。
毕竟,谁不想自家道统有着如此一位“顶天粱”,即使自家不成,也总要与水云涧多多亲近才是。
直到陈沐失陷消息传回之后,此等念想方有所冷却,以往叫着并入水云涧的各家长老们,反而又纷纷高呼道统不变之称号,做起了敢为人先的卫道士。
牛大力虽然无所表示,可心底里多少有些鄙夷、怨气。
这也是陈沐回返,他为何没有提前知会另外五宗的原因。
直到陈沐现身,他的怨气稍稍减轻,这才又声传千里,让一众同道有所醒觉。
照他的话来说,六宗情谊确实源远流长,纵使有些间隙,也不好凭此不认。
而陈沐也没有更改他的想法,只是有些态度,还是需要别人看到的。
问剑阁等五宗在第二日就到了水云山门,却迟迟不得见陈沐本尊,又如何不知自己的以往表现,令这位赵国老祖有些失望?
他们沉默了一阵之后,还是不由得埋怨起了之前的那些“卫道士”,立场不坚定,何以攀绝顶。
而那些“卫道士”也一言不发,任由同门埋怨乃至审斥,虽然他们自己也知道,当年并不完全是他们的错,但谁让他们“敢为人先”了呢?
骂归骂,训斥归训斥,见陈沐还是要见的。
既然陈沐托辞,他们便齐齐候在水云殿前。
日升月落,日降月起。
水云众门人不时经过,每当望着这些诚恳的赵国同道们,心中就不由的感慨万分,其中还夹杂着几许畅意:“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一直候到了最后一日,五宗修士方得见陈沐真身。
一时间,水云殿前呼声一片,更有甚者,竟扑通一声以大礼拜下,羞惭满面的伏地请罪。
陈沐自不会真的降罪,不然那成什么了?与他的本意不符。
是以随便说了两句场面话之后,便甩袖飘然而去。
至此,五宗修士长舒一口气,面上没有多说,可心中却愈发坚定。
哪怕日后再有着陈沐失陷甚至陨落的消息,他们也不能朝令夕改,自讨苦吃了……
值得一提的是,陈沐并非所有的五宗修士都托辞不见,诸如楚璃、蒋成等以往旧识,早在第三日之时便统一的见了一见。
他们如今已都是各家久不问俗事的老祖,与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关系不大。
毕竟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打算并入水云涧。
与门下新晋的长老们相比,他们这些老一辈的修士,才是各家道统真正意义上的卫道士。
陈沐不仅没有不悦,反而还极为欣赏。
故人逐渐凋零,他们这些仍有缘再会之人,自是好一番痛饮畅聊。
当然,其中也有着对他而言,多少有些特殊的佘颖檀。
与众人共饮之时,佘颖檀与楚璃等人一般无二,言笑晏晏,畅意洒脱。
可在月上中天之际,她才借着酒意与陈沐踱步泉边,耳边听着潺潺流水,唇间颤颤巍巍的说出了那句压在心底已久的话。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陈沐怔了怔神,饶是见惯了大风大浪的他,在面对着月下明媚如光的女子,轻声轻笑表明心迹的场景,也不由的张口无言,不知如何回答。
他扪心自问,可曾对眼前的女子有过动心之举?
或许有,也或许没有。
时间已然久远,他分辨不出。
只从他现在的红颜知己就可以看出,敖懿是被迫演变生爱,韩静则是少时青梅。
这二人,与他早有因果,他自然不会辜负,可是佘颖檀……
或许互有情愫,可却未成执念。
他自认为自己算不上绝对的一心向道之人,但也是以身许道,不曾更改……
这是陈沐心中所想,而佘颖檀则与他的视角不同。
二人相识在陈柏大婚之日,相熟于赵国兽潮之战。
彼时的她渐生好感,却并未定心,只想着将来若是有着机会,与陈沐结为道侣,于赵国修仙界生儿育女也不错。
可谁知陈沐非是池中之物,不过十余年时间,便一举拜入北原大宗浮山长河的门下。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她方才醒悟,她们二人之间,或许再不能如她所想那般,坦然的表明心迹了。
自此她压下心中情意,过上了一成不变的生活,直到再次见到陈沐……
元婴之境,何其遥远。
她愈发庆幸自己没有开口,可临分别之际,还是不由自主的凑上前去,说出了那半句意味不明的诗。
本想着等自己结丹之后,再将后半句言明,可却等来了陈沐失陷消息。
那时,她是真的后悔了,后悔自己错过一次次机会,没能如实表达心意。
每每想起,寸心如割。
所幸,陈沐回来了,她欣喜若狂,于此时此刻,总算将这句本该在百年之前就说出的话,给完完整整说了出来。
话已出口,执念消退。
她不是强求之人,以往不是,现在也不是。
望着陈沐略显失神的样子,她扑哧笑出了声,眼中哪还有半分羞涩,就这样笑吟吟地盯着他看。
她眼泛秋波,朗朗月色映入其中,如一方清潭。
潺潺流水之音,却不如女子欢笑声。
她笑道:“你就这般害怕,怕我赖上你不成?”
“师妹会这样做吗?”陈沐微微一笑,毫不做作。
佘颖檀侧过身子,抬眸望了望天中明月,而后才转向陈沐。
她的声音依然明媚,面上却认真了许多:“不会……师兄本是天上仙,我却只是个世间人,要想追上你的脚步,想一想就累的慌。”佘颖檀摇了摇头,发髻上的步摇晃动,如清泉上的粼粼月光。
她又一次看向明月,只不过这一次没有转身,就那般昂着头,笑呵呵地说道:“世间太大,我还有数百年好活,才不要一直闭关苦修。”
“我想去东海看看鲛人垂泪,也想去西漠见见等级森严的佛国,还有南疆众妖之地,师妹身为御兽宗传人,怎能错过?”
“至于中洲……我就不去了,那里天骄太多,是师兄你该去的地方。”
“等我把想去的地方都去了个遍,就再回到北原,回到赵国,一辈子无忧无虑,这才是师妹我向往的生活……”
陈沐缓缓点着头,笑道:
“如此听起来,确实比那等苦修有趣的多。”
“是啊。”佘颖檀笑呵呵的说道:“所以师兄就苦一苦吧,等到有一天想放松一下的时候,就到御兽宗找我。”
她说完,转身便要离去。
只是尚未走出几乎,便突然转身,秀眉紧锁着问道:“如果……师兄有一天真的飞升成了神仙,时间也定过去了许久,那重回故地之时,不知还能不能记起师妹?”
陈沐笑着朗声道:“师妹之情,陈沐永生不忘!”
闻得此言,佘颖檀洋溢出明媚笑容,点了点头后,迈着轻盈的步子往前走了十余步。
忽然,她又回头笑望过来,目光如秋水,凝在男子眼上。
“若有下辈子,师妹定要赖上师兄!”
墨绿裙摆摇了一摇,一步一步地远去,消失在了夜天昏暗之间。
那明媚声音,仍是回荡在清泉之边。
陈沐久久未动。
驻足月色之下,他的眼力已非常人可比,可任凭他如何眺望,却再瞧不见那道消失的身影……
翌日一早,陈沐辞别赵国众修,只带上了小七一个,动身去往浮山长河。
正如牛大力之前所说,与他而言,赵国水云涧是“家”的存在,而浮山长河,则是真正的师承之地。
至于中洲黑白道宫,便更趋向于一个“职权”所在,虽不亲近,但最终总归要去,不可缺少……
而几乎在他动身的同一时间,浮山长河便得到了消息,与水云涧一般无二,又是一番鼓动声势准备相迎。
由此可见,天行老道尤为“贪心”,不仅要保住那份“师承之地”的说法,还想让陈沐同样感觉到“家”的感觉……
……
北原浮云山附近,一道苍绿遁光掠空飞驰,速度不快,但胜在安稳。
一个看上去四旬年纪左右,身穿青衫的中年道士纵光而行。
而在他身侧,则站有一个七八岁的总角女童,唇红齿白,尤为灵巧可爱。
此刻她正紧紧抓住道士的衣襟,感受着呼呼风啸自耳畔掠过,看着脚下光华,以及掠过的山峦峰丘,其神情之中,既有畏怯又有兴奋。
中年道士眼含笑意,他本可以束法成罩,不以风声狂袭,但是为了锻炼这个新收的弟子胆量,这才刻意如此飞遁。
女童过了初时的不安和紧张,胆子不由大了起来,不仅略微松了松手,还趴在光华之上朝着下方呼喊大叫了起来。
中年道士见状更是拂须大笑,也不去阻止。
在他看来,幼儿心性,本该如此这般无拘无束,等回到了门中,整日剩下的便是吸纳灵气、枯坐修持,却也再难像这般挥洒灵性了。
两人行了数个时辰,女童虽然还是兴致勃勃,看什么都觉得有趣,但毕竟身子还未长成,难免有些疲累。
中年道士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眼露关切道:“珠儿,路途不远了,且再忍一忍,这次师祖回山,为师作为南溟门下弟子,需得尽快赶回去才是。”
南溟山,正是陈沐于浮山长河中的道场。
南溟门下,自是出自灵源一脉。
原来,此道士名为翁和光,乃孟月薇的二弟子。
因天资不甚出众,修道四十余年仍为筑基中期,所以自请出山游历。
早些时候于浮云山偶得佳徒,正欲传信师傅求个恩准之时,却被师傅抢先一步传信而来,言及那位传说中的师祖将要归山,令他速速回返。
他虽不精于世故,但也知道南溟门人之所以能够在师门不愁资源,安稳修炼,盖因这位从来没有见过的师祖。
心中敬仰、师命急令,他这才匆匆地往山门急回,片刻不敢耽误。
这时,唤做珠儿的女童仰头问道:“太师祖也和师傅一样,可以如鸟儿一般飞翔吗?”
翁和光失声一笑,点了点女童额头,道:“你太师祖可是元婴道人,传闻挥手间翻山倒海,一日纵跃万千里,岂是为师这点道行可以比拟的?”
珠儿皱了皱小小眉头,又好奇问道:“那太师祖可是爹娘口中说到的神仙老爷?”
翁和光摇了摇头,但随即又拂须笑道:“纵使不是真仙,可对于我辈而言,也差不了多少了。”
他颇为期许的看向女童,道:“珠儿,日后你当好生修行,为师道途有尽,但会全力培养与你,望你有朝一日,也能如师祖那般遨游于天地之间……”
珠儿不知其中难度,信誓旦旦的重重点头道:“师傅放心,爹娘来时都与珠儿说了,一定好好修行,长大了孝敬师傅。”
“哈哈哈……”
翁和光点头长笑一声,而后见珠儿精神不振,便在其后脑轻轻一拍,使其睡了过去,随即一心御光前行。
再行了数个时辰,天色渐晚,再加上法力有损,因担心遇上魔修,是以准备择定一处休息一晚。
可他降下不久,望向前路,暗暗掐指一算后,露出几分笑意,自忖道:“没想到几年没有回山,三宗举阵竟到了此处。”
他口中的三宗,自然是玄天府、浮山长河以及飞星道宫。
数十年间,魔修波及整个太一玄灵界,北原自不在外。
可相较于东海的一盘散沙不同,北原三宗道同志合,联合其余宗派共拒魔修侵袭。
可北原之大,饶是他们也无法守御所有,是以初时只以三宗周边串联起来,一点一点地布下大阵,杜绝魔修入内。
如今数十年过去,没想到连此处都有了阵法痕迹……
翁和光笑了一笑,当即有了主意。
他纵身去到一处山石之上,自袖中拿出一枚法符,往下一丢,其竟然透过山石表面,顷刻消失不见。
他不觉意外,等了大概有着一刻钟,便见下方山石轰隆作响,一只硕大石龟从中爬了出来,背上还放置着刻有飞星图案的数个蒲团。
它看了二人一眼,口吐人言道:“在下伏丘山荣寿二十三,受法符相召而来,敢问两位要往何处去?”
……
(本章完)
举宴十日,陈沐也在水云涧待了十日。
期间与水云门人讲道传法不说,还见了余下五宗前来拜见的赵国后辈。
赵国六宗身处一国,一向“小散大聚”,于小事上或许常有分歧恩怨,可在颠覆道统的大事上,却是有如一宗,共同进退。
且自从那次三国争战之时,陈沐惊艳现身,一举拿下永生殿幕后真人秋澜,稳定局面后,赵国六宗更是亲如一体,处处与水云涧靠拢。
虽然陈沐及牛大力没有并下另外五宗的想法,但此等趋势已呈现苗头,还是另外五宗的门人自发兴起的。
毕竟,谁不想自家道统有着如此一位“顶天粱”,即使自家不成,也总要与水云涧多多亲近才是。
直到陈沐失陷消息传回之后,此等念想方有所冷却,以往叫着并入水云涧的各家长老们,反而又纷纷高呼道统不变之称号,做起了敢为人先的卫道士。
牛大力虽然无所表示,可心底里多少有些鄙夷、怨气。
这也是陈沐回返,他为何没有提前知会另外五宗的原因。
直到陈沐现身,他的怨气稍稍减轻,这才又声传千里,让一众同道有所醒觉。
照他的话来说,六宗情谊确实源远流长,纵使有些间隙,也不好凭此不认。
而陈沐也没有更改他的想法,只是有些态度,还是需要别人看到的。
问剑阁等五宗在第二日就到了水云山门,却迟迟不得见陈沐本尊,又如何不知自己的以往表现,令这位赵国老祖有些失望?
他们沉默了一阵之后,还是不由得埋怨起了之前的那些“卫道士”,立场不坚定,何以攀绝顶。
而那些“卫道士”也一言不发,任由同门埋怨乃至审斥,虽然他们自己也知道,当年并不完全是他们的错,但谁让他们“敢为人先”了呢?
骂归骂,训斥归训斥,见陈沐还是要见的。
既然陈沐托辞,他们便齐齐候在水云殿前。
日升月落,日降月起。
水云众门人不时经过,每当望着这些诚恳的赵国同道们,心中就不由的感慨万分,其中还夹杂着几许畅意:“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一直候到了最后一日,五宗修士方得见陈沐真身。
一时间,水云殿前呼声一片,更有甚者,竟扑通一声以大礼拜下,羞惭满面的伏地请罪。
陈沐自不会真的降罪,不然那成什么了?与他的本意不符。
是以随便说了两句场面话之后,便甩袖飘然而去。
至此,五宗修士长舒一口气,面上没有多说,可心中却愈发坚定。
哪怕日后再有着陈沐失陷甚至陨落的消息,他们也不能朝令夕改,自讨苦吃了……
值得一提的是,陈沐并非所有的五宗修士都托辞不见,诸如楚璃、蒋成等以往旧识,早在第三日之时便统一的见了一见。
他们如今已都是各家久不问俗事的老祖,与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关系不大。
毕竟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打算并入水云涧。
与门下新晋的长老们相比,他们这些老一辈的修士,才是各家道统真正意义上的卫道士。
陈沐不仅没有不悦,反而还极为欣赏。
故人逐渐凋零,他们这些仍有缘再会之人,自是好一番痛饮畅聊。
当然,其中也有着对他而言,多少有些特殊的佘颖檀。
与众人共饮之时,佘颖檀与楚璃等人一般无二,言笑晏晏,畅意洒脱。
可在月上中天之际,她才借着酒意与陈沐踱步泉边,耳边听着潺潺流水,唇间颤颤巍巍的说出了那句压在心底已久的话。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陈沐怔了怔神,饶是见惯了大风大浪的他,在面对着月下明媚如光的女子,轻声轻笑表明心迹的场景,也不由的张口无言,不知如何回答。
他扪心自问,可曾对眼前的女子有过动心之举?
或许有,也或许没有。
时间已然久远,他分辨不出。
只从他现在的红颜知己就可以看出,敖懿是被迫演变生爱,韩静则是少时青梅。
这二人,与他早有因果,他自然不会辜负,可是佘颖檀……
或许互有情愫,可却未成执念。
他自认为自己算不上绝对的一心向道之人,但也是以身许道,不曾更改……
这是陈沐心中所想,而佘颖檀则与他的视角不同。
二人相识在陈柏大婚之日,相熟于赵国兽潮之战。
彼时的她渐生好感,却并未定心,只想着将来若是有着机会,与陈沐结为道侣,于赵国修仙界生儿育女也不错。
可谁知陈沐非是池中之物,不过十余年时间,便一举拜入北原大宗浮山长河的门下。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她方才醒悟,她们二人之间,或许再不能如她所想那般,坦然的表明心迹了。
自此她压下心中情意,过上了一成不变的生活,直到再次见到陈沐……
元婴之境,何其遥远。
她愈发庆幸自己没有开口,可临分别之际,还是不由自主的凑上前去,说出了那半句意味不明的诗。
本想着等自己结丹之后,再将后半句言明,可却等来了陈沐失陷消息。
那时,她是真的后悔了,后悔自己错过一次次机会,没能如实表达心意。
每每想起,寸心如割。
所幸,陈沐回来了,她欣喜若狂,于此时此刻,总算将这句本该在百年之前就说出的话,给完完整整说了出来。
话已出口,执念消退。
她不是强求之人,以往不是,现在也不是。
望着陈沐略显失神的样子,她扑哧笑出了声,眼中哪还有半分羞涩,就这样笑吟吟地盯着他看。
她眼泛秋波,朗朗月色映入其中,如一方清潭。
潺潺流水之音,却不如女子欢笑声。
她笑道:“你就这般害怕,怕我赖上你不成?”
“师妹会这样做吗?”陈沐微微一笑,毫不做作。
佘颖檀侧过身子,抬眸望了望天中明月,而后才转向陈沐。
她的声音依然明媚,面上却认真了许多:“不会……师兄本是天上仙,我却只是个世间人,要想追上你的脚步,想一想就累的慌。”佘颖檀摇了摇头,发髻上的步摇晃动,如清泉上的粼粼月光。
她又一次看向明月,只不过这一次没有转身,就那般昂着头,笑呵呵地说道:“世间太大,我还有数百年好活,才不要一直闭关苦修。”
“我想去东海看看鲛人垂泪,也想去西漠见见等级森严的佛国,还有南疆众妖之地,师妹身为御兽宗传人,怎能错过?”
“至于中洲……我就不去了,那里天骄太多,是师兄你该去的地方。”
“等我把想去的地方都去了个遍,就再回到北原,回到赵国,一辈子无忧无虑,这才是师妹我向往的生活……”
陈沐缓缓点着头,笑道:
“如此听起来,确实比那等苦修有趣的多。”
“是啊。”佘颖檀笑呵呵的说道:“所以师兄就苦一苦吧,等到有一天想放松一下的时候,就到御兽宗找我。”
她说完,转身便要离去。
只是尚未走出几乎,便突然转身,秀眉紧锁着问道:“如果……师兄有一天真的飞升成了神仙,时间也定过去了许久,那重回故地之时,不知还能不能记起师妹?”
陈沐笑着朗声道:“师妹之情,陈沐永生不忘!”
闻得此言,佘颖檀洋溢出明媚笑容,点了点头后,迈着轻盈的步子往前走了十余步。
忽然,她又回头笑望过来,目光如秋水,凝在男子眼上。
“若有下辈子,师妹定要赖上师兄!”
墨绿裙摆摇了一摇,一步一步地远去,消失在了夜天昏暗之间。
那明媚声音,仍是回荡在清泉之边。
陈沐久久未动。
驻足月色之下,他的眼力已非常人可比,可任凭他如何眺望,却再瞧不见那道消失的身影……
翌日一早,陈沐辞别赵国众修,只带上了小七一个,动身去往浮山长河。
正如牛大力之前所说,与他而言,赵国水云涧是“家”的存在,而浮山长河,则是真正的师承之地。
至于中洲黑白道宫,便更趋向于一个“职权”所在,虽不亲近,但最终总归要去,不可缺少……
而几乎在他动身的同一时间,浮山长河便得到了消息,与水云涧一般无二,又是一番鼓动声势准备相迎。
由此可见,天行老道尤为“贪心”,不仅要保住那份“师承之地”的说法,还想让陈沐同样感觉到“家”的感觉……
……
北原浮云山附近,一道苍绿遁光掠空飞驰,速度不快,但胜在安稳。
一个看上去四旬年纪左右,身穿青衫的中年道士纵光而行。
而在他身侧,则站有一个七八岁的总角女童,唇红齿白,尤为灵巧可爱。
此刻她正紧紧抓住道士的衣襟,感受着呼呼风啸自耳畔掠过,看着脚下光华,以及掠过的山峦峰丘,其神情之中,既有畏怯又有兴奋。
中年道士眼含笑意,他本可以束法成罩,不以风声狂袭,但是为了锻炼这个新收的弟子胆量,这才刻意如此飞遁。
女童过了初时的不安和紧张,胆子不由大了起来,不仅略微松了松手,还趴在光华之上朝着下方呼喊大叫了起来。
中年道士见状更是拂须大笑,也不去阻止。
在他看来,幼儿心性,本该如此这般无拘无束,等回到了门中,整日剩下的便是吸纳灵气、枯坐修持,却也再难像这般挥洒灵性了。
两人行了数个时辰,女童虽然还是兴致勃勃,看什么都觉得有趣,但毕竟身子还未长成,难免有些疲累。
中年道士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眼露关切道:“珠儿,路途不远了,且再忍一忍,这次师祖回山,为师作为南溟门下弟子,需得尽快赶回去才是。”
南溟山,正是陈沐于浮山长河中的道场。
南溟门下,自是出自灵源一脉。
原来,此道士名为翁和光,乃孟月薇的二弟子。
因天资不甚出众,修道四十余年仍为筑基中期,所以自请出山游历。
早些时候于浮云山偶得佳徒,正欲传信师傅求个恩准之时,却被师傅抢先一步传信而来,言及那位传说中的师祖将要归山,令他速速回返。
他虽不精于世故,但也知道南溟门人之所以能够在师门不愁资源,安稳修炼,盖因这位从来没有见过的师祖。
心中敬仰、师命急令,他这才匆匆地往山门急回,片刻不敢耽误。
这时,唤做珠儿的女童仰头问道:“太师祖也和师傅一样,可以如鸟儿一般飞翔吗?”
翁和光失声一笑,点了点女童额头,道:“你太师祖可是元婴道人,传闻挥手间翻山倒海,一日纵跃万千里,岂是为师这点道行可以比拟的?”
珠儿皱了皱小小眉头,又好奇问道:“那太师祖可是爹娘口中说到的神仙老爷?”
翁和光摇了摇头,但随即又拂须笑道:“纵使不是真仙,可对于我辈而言,也差不了多少了。”
他颇为期许的看向女童,道:“珠儿,日后你当好生修行,为师道途有尽,但会全力培养与你,望你有朝一日,也能如师祖那般遨游于天地之间……”
珠儿不知其中难度,信誓旦旦的重重点头道:“师傅放心,爹娘来时都与珠儿说了,一定好好修行,长大了孝敬师傅。”
“哈哈哈……”
翁和光点头长笑一声,而后见珠儿精神不振,便在其后脑轻轻一拍,使其睡了过去,随即一心御光前行。
再行了数个时辰,天色渐晚,再加上法力有损,因担心遇上魔修,是以准备择定一处休息一晚。
可他降下不久,望向前路,暗暗掐指一算后,露出几分笑意,自忖道:“没想到几年没有回山,三宗举阵竟到了此处。”
他口中的三宗,自然是玄天府、浮山长河以及飞星道宫。
数十年间,魔修波及整个太一玄灵界,北原自不在外。
可相较于东海的一盘散沙不同,北原三宗道同志合,联合其余宗派共拒魔修侵袭。
可北原之大,饶是他们也无法守御所有,是以初时只以三宗周边串联起来,一点一点地布下大阵,杜绝魔修入内。
如今数十年过去,没想到连此处都有了阵法痕迹……
翁和光笑了一笑,当即有了主意。
他纵身去到一处山石之上,自袖中拿出一枚法符,往下一丢,其竟然透过山石表面,顷刻消失不见。
他不觉意外,等了大概有着一刻钟,便见下方山石轰隆作响,一只硕大石龟从中爬了出来,背上还放置着刻有飞星图案的数个蒲团。
它看了二人一眼,口吐人言道:“在下伏丘山荣寿二十三,受法符相召而来,敢问两位要往何处去?”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