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竟有一种奇怪的直觉,当她说到“欣赏”二字的时候,这其中的情绪全无作伪。</br></br> 他低声道:“您欣赏她有什么用,至多也不过是在兵戎相对分出胜负之后给个体面的结束罢了。”</br></br> 武清月沉吟须臾,答道:“那就劳烦你看清楚,这片土地上的种种变化和结局吧。”</br></br> ……</br></br> 吐蕃没有坐以待毙。</br></br> 赤玛伦带着赤都松赞成功逃出生天后,一面收拢着附近逃窜的部曲,一面带兵后撤。</br></br> 她顾不上去想,父亲落到了敌军的手中后到底会落个怎样的结局,只能尽可能去挽回吐蕃溃败的局势。</br></br> 如今的情况和当年禄东赞的败亡不同。</br></br> 当年的钦陵赞卓能拿出足够的代价换回父亲的遗体,她现在却没有足够的筹码将扎西德给换回来。</br></br> 除非,她愿意直接带着吐蕃投降,或许这其中还有一线生机。</br></br> 可这句投降之言,她又是万不能说出口的。</br></br> “阿娘……”被她拢在怀中的赤都松赞像是察觉到了这份异样的情绪,忽然嚎哭出声,“我们是不是要完了?”</br></br> 一见赞普哭出了声,周遭戍卫的士卒也纷纷朝着这边看来,像是随时都能为了守卫赞普的存亡而拼死效命。</br></br> 这种根深蒂固的牵绊,让赤玛伦既觉吐蕃确实未到末路,又不由感到好一阵心寒。</br></br> 她看得出来,武周各位参战的将领都很清楚,发出号令的人,就是她们该当效忠的顶头上司,哪怕是钦陵赞卓这样的人,都被一根无形的锁链给限制住了行动,任凭它被牵在那位武周太子的手中。可在吐蕃,就算先有那块石碑揭露了悉勃野先祖的神灵谬论,又有芒松芒赞在摆脱禄东赞约束后的放肆行事,更有赤玛伦接过了指挥的权柄,他们依然觉得——</br></br> 赤玛伦能够指挥得动他们,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她是赞普的母亲,是前任赞普的其中一位妻子,正在代替年少的赞普行使那个管辖的权力,仅此而已。</br></br> 并不是因为,她自己就有这个问鼎权力巅峰的资格。</br></br> 那些从雅砻河谷时期便追随悉勃野家族发展而来的部从,也绝不会愿意接受武周的统治,让他们从人上之人,变成州郡的子民。</br></br> 她也自然只能压下了心中因此次战败而动摇的心绪,语气坚定地朝着赤都松赞回道:“王城尚在,围绕王都的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尚在,为何要说我们已完了!”</br></br> “你若还有几分身为赞普的自觉,便抹干净你的眼泪,随我一并折返逻些城整军备战!”</br></br> 现在,这一行人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回到一个足够安全的处境中,重新布局战线。</br></br> 在他们终于得到了一路自王都前来的大军护持后,赤玛伦也终于有了机会,着手派人去打探后方的消息。</br></br> 她也终于从那些零散汇聚而来的士卒口中,听到了最开始的战败到底是从何处引发的。这么说来,好像她先前觉得对方长了翅膀飞过山涧,并不是一个错误的判断。</br></br> 她也随即听到了另外一个消息。</br></br> 在这些士卒的通传之中,无论是西面和信诚和尚对峙的那一路,还是她现在所在的方位,都没有直接迎来武周军队的大举进攻。</br></br> 而是有一批人在士卒的保驾护航之下缓缓南来。</br></br> “那些人本该是我藏巴子民,”报信之人咬牙切齿地说道,“他们不仅投降了敌军,做了个该被挂上狐尾的懦夫,还前来宣扬他们在文成都护的手底下能过上什么日子。这是何道理!”</br></br> 赤玛伦却不像是这人一般义愤填膺,而是问道:“他们都做了些什么?”</br></br> ……</br></br> 在一处藏民的营地内,来了一批不速之客。</br></br> 为首之人见已有不少手持武器的青壮朝着他围了上来,这才轻咳了一声,拍了拍自己身旁的东西。</br></br> “奉武周太子之命,向各位做一笔交易。”</br></br> 一个胆大的孩子不知在何时越过了人群,出现在了这板车旁,伸手摸了摸那袋子里露出一角的东西,仰头朝着来人问道:“这是何物?”</br></br> 那人笑道:“这是棉花。”</br></br> 第293章</br></br> “棉花?”</br></br> “对, 就是棉花。”</br></br> 棉花对于吐蕃来说,可真是个稀罕的物事。</br></br> 此物的种植在印度确实已有了些规模,若非如此, 也不会经由海路送到广州一带,又被澄心将棉种送到京城来。</br></br> 但与之相邻的吐蕃却甚少将它引入。</br></br> 毕竟,棉花在寒冷气候居多的吐蕃难以存活, 若要让此地的藏民也能拥有棉花填塞的棉衣,必须长期维系和印度之间的贸易。这对于野心勃勃意图扩张的吐蕃来说, 未必是一件好事。</br></br> 更何况,对棉花的处理工艺, 就算是在印度一带, 也依然处在相当简陋落后的地步,哪像是武周地界上——</br></br> 带上前朝,在棉花一道上, 俨然已有了十年的发展历程,和与之匹配的成熟工艺。</br></br> 所以这些吐蕃的藏民看向这些棉花的时候, 和看到纯然陌生的新鲜玩意也没有什么区别。</br></br> 但棉花的好处,就算因其实在陌生的缘故, 很难在三言两语之间说清,却还能用一种最直观的方式让这些藏民知道。</br></br> 那就是穿。</br></br> “来,你来试试。”</br></br> 最先凑到前头来的这个孩子没想到会突然被点名。</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