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庙算(下)
朱常洛命令熊廷弼和杨涟加固镇江城防,并在镇江及附近岛屿修筑工事囤积粮草,除了是在给以“固守辽沈、监护朝鲜、驱策蒙古”为基础的反攻计划做准备,还是在给可能的辽沈失守做预备。
朱常洛判断,以努尔哈赤为首的武装叛明集团,虽然号称“金国”,但究其本质,不过是一个高度军事化的奴隶制野蛮人部落集群。
奴酋努尔哈赤是这个奴隶制野蛮人部落集群中最大的奴隶主。其麾下的八大旗主,则是八个以血缘为纽带的高级奴隶主。而旗主旗下的各级军官,不管叫得再好听,其本质也只是大奴隶主下的小奴隶主。小奴隶主之下的普通旗人,则是缺少乃至于没有奴隶的公民兵。公民兵再往下,就是由奴隶组成的仆从军和生产单位了。
公民兵可以通过军功晋升为各级小奴隶主,但小奴隶主要想成为旗主那样的大奴隶主,则必须依靠联姻,与大奴隶主乃至奴酋取得血缘上的联系。尽管这种取得并维持忠诚的办法非常原始,但确实非常有效。
这个以努尔哈赤为首的武装叛明集团的军事化率非常高,高到了堪称畸形的地步。而且不得不承认,这一集团的战斗力相当不俗。
以明军目前的实力,虽然能依靠部分精锐骑兵,在局部地区的遭遇战上取得还算漂亮的战果。但很难对这个集团打出漂亮的歼灭战。如果大规模地正面野战,甚至可能再次经历惨败。
不过,凡事皆有其代价。高军事化率的代价就是生产力严重不足。大明如此,金国亦是如此。
大明想要按照熊廷弼的布画,在辽东维持十余万人的现役部队,好撑住以沈阳为核心、以辽阳为支援的防线,需要“转饷半天下”。
努尔哈赤也没可能凭空维持近十万高军事素养的战兵。依靠“金国”的资源禀赋,根本不足以养活这么多公民兵并保证其战斗力。
或者说,努尔哈赤集团从来就没有自给自足的能力,必须依靠不断地劫掠补充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差额。如果无法依靠劫掠补充这个差额。这个奴隶制野蛮人集群要么就自行崩溃,要么就会把军事化率和动员率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来维持,没有第三条路。
而努尔哈赤逐步吞并其他女真部落的过程,不但是一个扩张实力的过程,也是一个依靠劫掠维持自身稳定的过程。
在打败其他的女真部落后,努尔哈赤没有选择将建州以外的女真人降格为奴隶,而是将各部落的精锐打散编入八旗,让他们继续享受公民兵和小奴隶主的待遇。这确实增加了这个野蛮人集群的战斗力,但也相应地增加了维持其内部稳定的压力。
想要避免不断增加的内部压力把自己压爆。必然会不断地向外发起进攻,以期获得额外的资源来维持其稳态。也就是说,努尔哈赤必然在适合战争的季节发动战争,绝不会因熊廷弼的留任便裹足不前。
在金国方面,这是战或死的问题,而不是努尔哈赤个人有没有雄才大略的问题。他已经被自己的选择裹挟了,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相应的,在明朝方面,想要消灭这个集团,最好的方式不是在其锋芒正盛的时候,贸然发起类似于萨尔浒战役那样的大决战。而是先憋死他,再一脚把它踹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
具体来讲,就是集村并寨,收缩防线,在敌军发起小规模劫掠的时候派出精锐动态防御,在敌军发起大规模攻击的时候固守坚城,在敌军不攻击的时候,主动骚扰并破坏其生产能力。
只要能使得这个集团的综合收益,远远小于其劫掠成本和自然消耗的总和,那么这个集团就会自行崩溃,或改变其样态。到那时,就可以发动决定性的反攻,犁庭扫穴了。
因为血淋淋的野战实力差距和历史事实就摆在那里,所以朱常洛对熊廷弼能不能在努尔哈赤必然发起的春夏攻势中守住沈阳、辽阳,一点儿底也没有。
如果能守住自然最好不过,但就算辽沈失守,全辽沦陷,大势亦有回转的余地。
具体的政策,就是两个以防守为核心,以消耗骚扰为辅助的三方布置。
第一个三方布置,基于天启年间熊廷弼自己提出三方布置。朱常洛也将之称之为小三方布置。
小三方布置以广宁为核心,并以天津及登莱为支援。天启年间,二次经辽的熊廷弼提出三方布置的主要目的是尽快复辽,而朱常洛计划中的三方布置则是暂时放弃复辽,以固守广宁为要务。简言之,朱常洛认为广宁必须失守,而辽东则可以不要。
广宁以南是山海关,以西是左翼蒙古,只要广宁还在,努尔哈赤就没办法进一步南下。只要将明军收缩于广宁,并暂时搁置复辽的计划,便可以减少明军防线的宽度以及补给路线的长度。
目前,开原、铁岭失陷,沈阳以北已经没有了合格的支撑点。从沈阳西北到辽阳东北的二百里弧形防线处处漏风,想要填满这条弧形的防线,必须要有总计十万以上的守城兵坚守各城各堡,再由数万精骑做机动力量,才能避免类似于崇祯年间,黄台吉突入燕山山脉大肆劫掠华北平原的情况发生。否则,辽东地区就只是大明流血槽和金国的回血包。
相反,如果放弃坚守这条漫长的防线,将投放于整个辽东的资源倾斜到广宁一地,再派一员忠勇文官及数员善于防守的忠勇大将镇守,那么就能打造出一个努尔哈赤绝不可能攻破的巨型要塞。
秉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战略要义。早本月初,朱常洛就已经给熊廷弼去了密旨,允许他在辽沈确不可保的情况下,主动实行焦土政策。也就是火速收缩防线,将有生的军事力量收缩到广宁的同时,烧掉沿途所有城镇及堡垒的战略储备,尤其是粮食储备。朱常洛已经做好了将作为负资产的整个辽东让给努尔哈赤的准备。
之后,努尔哈赤要么跟广宁死磕,最后磕死。要么往西劫掠蒙古或者往东劫掠朝鲜以维持其内部平衡。
一旦进入这个阶段,那么第二个三方布置,或者说大三方布置,就会开始发挥作用。
大三方布置以小三方布置为依托,但其核心却不是广宁到山海关一线,而是蓟镇及山西宣大的各处要隘,以及即将被监护的朝鲜,或者说镇江——义州防线。而广宁将作为机动核心,在努尔哈赤有所动作的时候对金国占领区发起进攻。
在大三方布置中。蓟镇、山西、宣大将作为京师及华北平原的屏障,而得到加固。只要金兵无法攻入华北平原进行大规模的劫掠,那么这一方就算完成了它的任务。而金兵一旦试图穿过蒙古人的地界进攻这道屏障,或者试图通过劫掠蒙古人来维持自身稳定,那么努尔哈赤就将受到来自广宁及朝鲜方面的进攻。反之,如果努尔哈赤试图通过劫掠朝鲜来维持自身稳定,那么他也将受到来自广宁到山海关一线的进攻。
届时,辽东平原这个处处漏风、处处需要防守的地方,就将会成为消耗努尔哈赤有生力量的角斗场。
辽镇、蓟镇、天津、广宁、镇江.为了实现这两个以辽沈陷落为前提的悲观布置,朱常洛已经做了许多安排。
可这个计划实在是太过悲观了,悲观到足以让人灰心绝望。所以朱常洛没有给任何人说过。为了不被察觉,每一处安排上,也至少笼罩着一层既显得冠冕堂皇,但同时又确实具有现实意义的迷雾。就好比加固镇江,并以此为根基监护朝鲜这一招,不管辽沈能不能守住,都有其现实作用。
朱常洛突然觉得有些寂寞和疲惫。他心道:或许只有最近才收到密旨的熊廷弼可能与自己遥相知己吧。希望老熊这会儿还活着。
朱常洛收拾好心情,继续在地图上挥舞他手里的指挥棒,布置势在必行的朝鲜攻略。
————————
“暂时就这些了。”临近中午的时候,朱常洛半甩似的将象牙指挥棒扔到了王安的手上。“收好。指不定什么时候还要用。”
“嘶!”王安被皇帝的动作惊出了一身冷汗。好在王安的注意力全在皇帝身上,身手也还算矫捷,这才没让指挥棒落到地上。
“保密的话,朕就不再多说了。你们各自心里清楚就是。”朱常洛回到台基上,把着宝座的扶手坐了下来。他冲朱由校打了个手势,说道:“你和骆思恭留下,其他人可以去光禄寺吃午饭了。”
皇帝的声音有些沙哑,听起来很是疲惫。大家都以为这是皇帝殚精竭虑、宵衣旰食,同时又被京中的谣言中伤折磨所致。
首辅方从哲很会体谅君父。他跪了下来,说的却不是告辞的话。“九州万方的安危,中外臣民的福祉皆在皇上一人肩上,万望皇上保重龙体!”
“万望皇上保重龙体!”其他人跟着跪了下来。
朱由校也跪了下来,用含着一丝哽咽的声音说出了进入正殿之后的第一句话:“万望父皇保重龙体!”朱由校生怕父皇一个激动再晕过去。
“你们这是要干什么?”朱常洛苦笑一声,微微颔首道:“朕没事儿,只是有点儿乏了,补个午觉就好。都去吧。”
方从哲又给皇帝磕了一个。“臣告退。”
“臣告退。”四文一武五员大臣叩了头,面君缓步退去。而骆思恭则仍怀着重新升起并逐渐强烈的满腔忐忑,跪在地上。
朱常洛静静地望着袁可立、沈有容的背影。自言自语般地说道:“有些话,当着他们的面还真是不好说。”
“.”此话一出,骆思恭的气息凝滞了,连带着王安也紧张了起来。直到目前,皇帝只骂了他两句,还没有真正地发落他。
“卫帅。”当最后一个背影也完全没入照壁,朱常洛缓缓地收回了眼神。
“臣在。”骆思恭又给皇帝磕了一个头。
“你起来吧。”朱常洛看向王安。“去给朕倒杯水来。”
“是。”正殿里没有伺候茶饮小食的宦官或者宫女,王安只能现去膳房。
“谢皇上。”骆思恭也站了起来。
不等王安离开,朱常洛便继续对骆思恭说:“朕要你加派人手,牢牢地看着今天参会的几个人,还有他们的家人仆人,直到沈有容的部队登船出海!”
“是!”骆思恭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这一声也得答得格外有力。原来皇帝留他下来不是要二次发作。
“还有,派人盯着朝鲜馆,记录馆内外使的一切出入。事无巨细,当天汇报。”朱常洛继续下令。
“还是汇报给司礼监?”骆思恭听着王安远去的脚步声,小声问。
“当然是汇报给司礼监。”朱常洛眼神微动,嘴角也微微地翘了一下。
“是。”骆思恭偷偷地看了皇帝一眼,试图观察皇帝的表情变化。不过当他看过去的时候,皇帝已经收起了所有的表情,又恢复了那种疲态。
“第三件事,是一个外差.”说了这句,朱常洛暂时沉默了。直到王安端着一个盛着一个壶子、三个杯子的托盘走过来,他才继续说道:“朕要你在监护行动开始的同时,派人在汉城设立一个直辖于指挥使司的锦衣卫外派千户所。并在朝鲜全境各大城镇设立外派百户所。各所经费皆出自朝廷,由指挥使司统一报批,不得找当地官府索要。”
“百户所归千户所管辖,但如果情况确实紧急,也可以飞奏朝廷。”
“原则上,外派锦衣卫只负责情报收集。除非收到朝廷的命令,否则不可直接干涉当地的政务和军务,更不得仗天使之名,凌虐当地百姓。”
说完这些,朱常洛转头看向了朱由校。“朱由校,你觉得朕给外派锦衣卫的第一个任务会是什么?”
(本章完)
朱常洛命令熊廷弼和杨涟加固镇江城防,并在镇江及附近岛屿修筑工事囤积粮草,除了是在给以“固守辽沈、监护朝鲜、驱策蒙古”为基础的反攻计划做准备,还是在给可能的辽沈失守做预备。
朱常洛判断,以努尔哈赤为首的武装叛明集团,虽然号称“金国”,但究其本质,不过是一个高度军事化的奴隶制野蛮人部落集群。
奴酋努尔哈赤是这个奴隶制野蛮人部落集群中最大的奴隶主。其麾下的八大旗主,则是八个以血缘为纽带的高级奴隶主。而旗主旗下的各级军官,不管叫得再好听,其本质也只是大奴隶主下的小奴隶主。小奴隶主之下的普通旗人,则是缺少乃至于没有奴隶的公民兵。公民兵再往下,就是由奴隶组成的仆从军和生产单位了。
公民兵可以通过军功晋升为各级小奴隶主,但小奴隶主要想成为旗主那样的大奴隶主,则必须依靠联姻,与大奴隶主乃至奴酋取得血缘上的联系。尽管这种取得并维持忠诚的办法非常原始,但确实非常有效。
这个以努尔哈赤为首的武装叛明集团的军事化率非常高,高到了堪称畸形的地步。而且不得不承认,这一集团的战斗力相当不俗。
以明军目前的实力,虽然能依靠部分精锐骑兵,在局部地区的遭遇战上取得还算漂亮的战果。但很难对这个集团打出漂亮的歼灭战。如果大规模地正面野战,甚至可能再次经历惨败。
不过,凡事皆有其代价。高军事化率的代价就是生产力严重不足。大明如此,金国亦是如此。
大明想要按照熊廷弼的布画,在辽东维持十余万人的现役部队,好撑住以沈阳为核心、以辽阳为支援的防线,需要“转饷半天下”。
努尔哈赤也没可能凭空维持近十万高军事素养的战兵。依靠“金国”的资源禀赋,根本不足以养活这么多公民兵并保证其战斗力。
或者说,努尔哈赤集团从来就没有自给自足的能力,必须依靠不断地劫掠补充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差额。如果无法依靠劫掠补充这个差额。这个奴隶制野蛮人集群要么就自行崩溃,要么就会把军事化率和动员率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来维持,没有第三条路。
而努尔哈赤逐步吞并其他女真部落的过程,不但是一个扩张实力的过程,也是一个依靠劫掠维持自身稳定的过程。
在打败其他的女真部落后,努尔哈赤没有选择将建州以外的女真人降格为奴隶,而是将各部落的精锐打散编入八旗,让他们继续享受公民兵和小奴隶主的待遇。这确实增加了这个野蛮人集群的战斗力,但也相应地增加了维持其内部稳定的压力。
想要避免不断增加的内部压力把自己压爆。必然会不断地向外发起进攻,以期获得额外的资源来维持其稳态。也就是说,努尔哈赤必然在适合战争的季节发动战争,绝不会因熊廷弼的留任便裹足不前。
在金国方面,这是战或死的问题,而不是努尔哈赤个人有没有雄才大略的问题。他已经被自己的选择裹挟了,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相应的,在明朝方面,想要消灭这个集团,最好的方式不是在其锋芒正盛的时候,贸然发起类似于萨尔浒战役那样的大决战。而是先憋死他,再一脚把它踹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
具体来讲,就是集村并寨,收缩防线,在敌军发起小规模劫掠的时候派出精锐动态防御,在敌军发起大规模攻击的时候固守坚城,在敌军不攻击的时候,主动骚扰并破坏其生产能力。
只要能使得这个集团的综合收益,远远小于其劫掠成本和自然消耗的总和,那么这个集团就会自行崩溃,或改变其样态。到那时,就可以发动决定性的反攻,犁庭扫穴了。
因为血淋淋的野战实力差距和历史事实就摆在那里,所以朱常洛对熊廷弼能不能在努尔哈赤必然发起的春夏攻势中守住沈阳、辽阳,一点儿底也没有。
如果能守住自然最好不过,但就算辽沈失守,全辽沦陷,大势亦有回转的余地。
具体的政策,就是两个以防守为核心,以消耗骚扰为辅助的三方布置。
第一个三方布置,基于天启年间熊廷弼自己提出三方布置。朱常洛也将之称之为小三方布置。
小三方布置以广宁为核心,并以天津及登莱为支援。天启年间,二次经辽的熊廷弼提出三方布置的主要目的是尽快复辽,而朱常洛计划中的三方布置则是暂时放弃复辽,以固守广宁为要务。简言之,朱常洛认为广宁必须失守,而辽东则可以不要。
广宁以南是山海关,以西是左翼蒙古,只要广宁还在,努尔哈赤就没办法进一步南下。只要将明军收缩于广宁,并暂时搁置复辽的计划,便可以减少明军防线的宽度以及补给路线的长度。
目前,开原、铁岭失陷,沈阳以北已经没有了合格的支撑点。从沈阳西北到辽阳东北的二百里弧形防线处处漏风,想要填满这条弧形的防线,必须要有总计十万以上的守城兵坚守各城各堡,再由数万精骑做机动力量,才能避免类似于崇祯年间,黄台吉突入燕山山脉大肆劫掠华北平原的情况发生。否则,辽东地区就只是大明流血槽和金国的回血包。
相反,如果放弃坚守这条漫长的防线,将投放于整个辽东的资源倾斜到广宁一地,再派一员忠勇文官及数员善于防守的忠勇大将镇守,那么就能打造出一个努尔哈赤绝不可能攻破的巨型要塞。
秉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战略要义。早本月初,朱常洛就已经给熊廷弼去了密旨,允许他在辽沈确不可保的情况下,主动实行焦土政策。也就是火速收缩防线,将有生的军事力量收缩到广宁的同时,烧掉沿途所有城镇及堡垒的战略储备,尤其是粮食储备。朱常洛已经做好了将作为负资产的整个辽东让给努尔哈赤的准备。
之后,努尔哈赤要么跟广宁死磕,最后磕死。要么往西劫掠蒙古或者往东劫掠朝鲜以维持其内部平衡。
一旦进入这个阶段,那么第二个三方布置,或者说大三方布置,就会开始发挥作用。
大三方布置以小三方布置为依托,但其核心却不是广宁到山海关一线,而是蓟镇及山西宣大的各处要隘,以及即将被监护的朝鲜,或者说镇江——义州防线。而广宁将作为机动核心,在努尔哈赤有所动作的时候对金国占领区发起进攻。
在大三方布置中。蓟镇、山西、宣大将作为京师及华北平原的屏障,而得到加固。只要金兵无法攻入华北平原进行大规模的劫掠,那么这一方就算完成了它的任务。而金兵一旦试图穿过蒙古人的地界进攻这道屏障,或者试图通过劫掠蒙古人来维持自身稳定,那么努尔哈赤就将受到来自广宁及朝鲜方面的进攻。反之,如果努尔哈赤试图通过劫掠朝鲜来维持自身稳定,那么他也将受到来自广宁到山海关一线的进攻。
届时,辽东平原这个处处漏风、处处需要防守的地方,就将会成为消耗努尔哈赤有生力量的角斗场。
辽镇、蓟镇、天津、广宁、镇江.为了实现这两个以辽沈陷落为前提的悲观布置,朱常洛已经做了许多安排。
可这个计划实在是太过悲观了,悲观到足以让人灰心绝望。所以朱常洛没有给任何人说过。为了不被察觉,每一处安排上,也至少笼罩着一层既显得冠冕堂皇,但同时又确实具有现实意义的迷雾。就好比加固镇江,并以此为根基监护朝鲜这一招,不管辽沈能不能守住,都有其现实作用。
朱常洛突然觉得有些寂寞和疲惫。他心道:或许只有最近才收到密旨的熊廷弼可能与自己遥相知己吧。希望老熊这会儿还活着。
朱常洛收拾好心情,继续在地图上挥舞他手里的指挥棒,布置势在必行的朝鲜攻略。
————————
“暂时就这些了。”临近中午的时候,朱常洛半甩似的将象牙指挥棒扔到了王安的手上。“收好。指不定什么时候还要用。”
“嘶!”王安被皇帝的动作惊出了一身冷汗。好在王安的注意力全在皇帝身上,身手也还算矫捷,这才没让指挥棒落到地上。
“保密的话,朕就不再多说了。你们各自心里清楚就是。”朱常洛回到台基上,把着宝座的扶手坐了下来。他冲朱由校打了个手势,说道:“你和骆思恭留下,其他人可以去光禄寺吃午饭了。”
皇帝的声音有些沙哑,听起来很是疲惫。大家都以为这是皇帝殚精竭虑、宵衣旰食,同时又被京中的谣言中伤折磨所致。
首辅方从哲很会体谅君父。他跪了下来,说的却不是告辞的话。“九州万方的安危,中外臣民的福祉皆在皇上一人肩上,万望皇上保重龙体!”
“万望皇上保重龙体!”其他人跟着跪了下来。
朱由校也跪了下来,用含着一丝哽咽的声音说出了进入正殿之后的第一句话:“万望父皇保重龙体!”朱由校生怕父皇一个激动再晕过去。
“你们这是要干什么?”朱常洛苦笑一声,微微颔首道:“朕没事儿,只是有点儿乏了,补个午觉就好。都去吧。”
方从哲又给皇帝磕了一个。“臣告退。”
“臣告退。”四文一武五员大臣叩了头,面君缓步退去。而骆思恭则仍怀着重新升起并逐渐强烈的满腔忐忑,跪在地上。
朱常洛静静地望着袁可立、沈有容的背影。自言自语般地说道:“有些话,当着他们的面还真是不好说。”
“.”此话一出,骆思恭的气息凝滞了,连带着王安也紧张了起来。直到目前,皇帝只骂了他两句,还没有真正地发落他。
“卫帅。”当最后一个背影也完全没入照壁,朱常洛缓缓地收回了眼神。
“臣在。”骆思恭又给皇帝磕了一个头。
“你起来吧。”朱常洛看向王安。“去给朕倒杯水来。”
“是。”正殿里没有伺候茶饮小食的宦官或者宫女,王安只能现去膳房。
“谢皇上。”骆思恭也站了起来。
不等王安离开,朱常洛便继续对骆思恭说:“朕要你加派人手,牢牢地看着今天参会的几个人,还有他们的家人仆人,直到沈有容的部队登船出海!”
“是!”骆思恭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这一声也得答得格外有力。原来皇帝留他下来不是要二次发作。
“还有,派人盯着朝鲜馆,记录馆内外使的一切出入。事无巨细,当天汇报。”朱常洛继续下令。
“还是汇报给司礼监?”骆思恭听着王安远去的脚步声,小声问。
“当然是汇报给司礼监。”朱常洛眼神微动,嘴角也微微地翘了一下。
“是。”骆思恭偷偷地看了皇帝一眼,试图观察皇帝的表情变化。不过当他看过去的时候,皇帝已经收起了所有的表情,又恢复了那种疲态。
“第三件事,是一个外差.”说了这句,朱常洛暂时沉默了。直到王安端着一个盛着一个壶子、三个杯子的托盘走过来,他才继续说道:“朕要你在监护行动开始的同时,派人在汉城设立一个直辖于指挥使司的锦衣卫外派千户所。并在朝鲜全境各大城镇设立外派百户所。各所经费皆出自朝廷,由指挥使司统一报批,不得找当地官府索要。”
“百户所归千户所管辖,但如果情况确实紧急,也可以飞奏朝廷。”
“原则上,外派锦衣卫只负责情报收集。除非收到朝廷的命令,否则不可直接干涉当地的政务和军务,更不得仗天使之名,凌虐当地百姓。”
说完这些,朱常洛转头看向了朱由校。“朱由校,你觉得朕给外派锦衣卫的第一个任务会是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