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屠龙术?皇帝竟然会屠龙术?!
“藩王分封制度是个好制度,咱不能废除。
而你,也是个有大才之人,咱万不得已不忍心杀害。
你觉得二者难以两全,是因为你没有想到两全之之法。
谁说分封藩王,就必须要将藩王分封于我大明境内了?
今后,咱也可以把咱的儿子们,还有咱的孙子们,给分封到我大明之外的地方去嘛。”
朱元璋望着道衍,说出了他的解决之法。
对于藩王存在的危害,他在上辈子的时候,其实已经预料到了一些,尤其是在标儿去世之后。
但标儿去世太过于突然了,他那时的年纪又太大了,朱允炆这畜生的年龄又太小。
先前所有布置都是围绕标儿做的,朱允炆这狗东西根本就把控不住,很多都需要进行紧急更改。
尤其是那众多的骄兵悍将,朱允炆根本就压不住。
借助蓝玉案进行了一番大清洗之后,已经没有办法再接着对兵马下手,更没有办法对领兵的藩王下手。
因为,自己只是怕朱允炆压不住军中刺头,为了大明江山不得已而进行了一番必要的清洗,并不是真的将这支自己亲手打造出来的无敌之师,给彻底毁掉。
在那个时候,要是再强行动藩王的军权,真的会出大问题。
所以自己通过其余的一些办法,尽可能的进行了一些不伤及根本的制约。
后面的事情,证明自己在这件事情上,还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了。
不论是老四之后,众多宗室被当猪养,还是说每年供养宗室的惊人开支,对于在现代时第一次看到这些消息的朱元璋而言,都是极其震撼,继而又痛心疾首的。
上辈子的时候,他是真的没有想到,到了后来,他的子孙居然能有那么多!
而在知道了这些后,他很长时间都在考虑,到底该怎么做,才能非常好的解决这件事情。
最简单的做法,自然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废除掉藩王分封制度。
但朱元璋却不想这般做。
如此做,对于自己的其余儿孙,又何其不公?
自己当了皇帝,长子长孙这些在今后当皇帝,其余子孙就得被当猪养吗?
关键是,真的当猪养,到了后面数量一旦庞大起来之后,国家财政根本就供养不起。
以至于许许多多的子孙后代,也过的极其凄惨。
好在现代信息发达,视野更是前所未有的开阔。
结合着种种,朱元璋还真就想到了一个,在他看来两全其美的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他与道衍所说的,藩王外封。
朱元璋永远忘不掉,第一次在现代看到世界地图时的强烈震撼。
原来,在大明,在华夏之外,还有着极其广阔的世界!
原来,真的算起来的话,大明也只是世界的一隅而已。
外面极其广阔的土地,也并非都是蛮荒之所。
很多都是极其富裕的。
当然,就目前而言,许许多多的地方,和大明比起来,论起文明和财富,也确实能称得上一声蛮荒。
但朱元璋却已不再嫌弃,反而觉得这些蛮荒之地,处处都冒着灿灿的金光!
因为,除了文明之外,那些地方金银宝石,铜铁等诸多矿产,诸多的物种,乃至于生活在那里的人,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运用的好了,都能给大明带来无限的可能。
后来那些不曾被自己看到眼里,且被只会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给打成惊弓之鸟,称他们为上帝之鞭的地方。
之所以能够有那么快的发展,在后来一举超越华夏。
他们所谓的地理大发现,以及接下来进行的殖民掠夺,还有殖民统治,让他们从海外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完成了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在其中取得了极其重要、乃至于是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等情况下,朱元璋又焉能再轻视海外?
而大明又不可能,真的将全球都纳入到大明的直接统治之中。
那么在这等情况下,把自己的儿子们给分封出去,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是符合自己大明国情的政策。
既可以解决藩王内封所引发的,种种难以解决的问题,又可以配合着今后自己所推动的海外政策,成为大明走出去,并给全球带去华夏之光的一大组成部分。
不仅是自己儿子,今后真的开始推行了之后,朱元璋还准备将之行成定制。
朱家子孙,需在外封王。
至于一些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或者是不愿意离开大明这个安乐窝,到海外去拼搏的子孙,一律不得实封。
也就是只有一个王爷的名头,却没有相应的权力,就更加不要说是三护卫和封地了。
今后在实际运行之中,虽然还会出现各种问题,但在整体上,却是可以的。
至少要比原来的分封,好上太多。
也正是因为早就提前想到了这个做法,朱元璋今日见道衍之后,才会一步步把道衍往这上面引。
最终把道衍彻底逼到墙角,然后再把这个办法说出来,猛插道衍一刀,准备把道衍的道心给干破碎。
道衍这家伙,一直想着等天下大乱,他好辅佐人造反。
就今日之所见,以及通过史书对他的的了解,想要让这个聪明人抛掉造反的执念,为自己所用,是非常困难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断绝他最后的希望,将他的执念打的粉碎。
如此,才能破而后立,放下执念,重获新生,把他的聪明才智,给用到大明的建设中来。
为大明发光发热。
而方才一直说不可能,目光坚决的看着朱元璋,绝对不相信朱元璋能想出别的好主意的道衍,此时却直接呆愣住了。
竟是比不久的之前,朱元璋望着他,直接说破他心中埋藏最深的,想要伺机造反的秘密,还要更加的震撼,更加的不堪!
武英殿内,随着朱元璋声音的落下,陷入到了死一般的沉寂里。
望着那直接变成了木偶一般的道衍,朱元璋心中升起了一抹自得,道衍这种聪明人又能如何?
面对自己这种从现代归来的留学生,依旧不是对手。
话说,或许和上辈子因为半路才开始接触书本,开始学习,在真正的读书人,尤其是有本事的读书人面前时,总会不自觉的产生一些自卑有关。
朱元璋如今留学归来,也比较喜欢看这些读书的聪明人,被自己凭借着带回来的东西,给惊得目瞪口呆的模样。
只能说,这属于一点人之常情的恶趣味了。
武英殿内的安静,一直持续了很久。
不知何时,道衍才算是逐渐的回过神来。
说是回过神来,其实神情还有着诸多恍惚。
望着那已经,不知道低头批改了多久奏章的皇帝,脸上眼中尽皆震动,乃至于是有些骇然了。
一个人究竟是需要聪明到什么程度,才能想到这等办法?
这等在自己看来,根本就是无解的死局,竟然就这样,被皇帝轻飘飘的一句话给破开了?
这……这还是人吗?
以往,道衍一直觉得刘伯温是天下第一等的聪明人,他只和刘基差了一点点的身位。
但现在,他才知道自己错的有多离谱!
自己小觑了天下英雄,更加小看了这个取得天下的雄主!
这才是天下间第一等的聪明人!
可惜在此之前,包括自己在内的,许多自命不凡的人,都还看不上这位雄主。
觉得朱皇帝哪怕取得了皇位,成了皇帝,坐了天下,却也依旧难掩他放牛娃的出身。
觉得在学问,在见识,在治理国家等诸多方面,皇帝是远远比不上自己等人的。
此时真的和皇帝相见,从皇帝口中听到这些之后,才能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和皇帝之间的差距。
才能越发清楚的认识到,高启之前汇集那么多人,上蹿下跳,各种对朝政指指点点,冷嘲热讽,自以为是的指点江山,有多么的无知,可笑,像是一只猴子一样。
也越发觉得高启死的不冤!
“陛下,小僧服了,这世上竟真的有这等办法,是小僧之前坐井观天了。”
如此神色复杂的站在这里好一会儿,道衍突然对着朱元璋行礼,说出这话来。
只是,在说这话时,他满心满口都是苦涩。
因为这代表着,他这么多年的坚持,一朝之间轰然崩塌!
代表着他执念的破碎。
皇帝将他最后的一丝念想,也彻底的给斩断了,断的是那般彻底,不留丝毫余地。
此情此景下,他的心里又岂能好受?
朱元璋闻言放下朱笔,抬起头来,看着那如同霜打的茄子一样道衍,开口正色相询:
“辅佐人造反的事,这辈子你是没指望了。
如何?可愿意入朝为官,在这广阔天地上,好好施为一番?”
道衍闻言没有立刻回答,沉默了一会儿后,竟是再度出人预料的摇头拒绝。
“可是因为学了屠龙术,却没有办法屠龙,觉得异常遗憾,心中不甘?”
道衍神色一怔,先是摇头,复又点头。
“心中确实不甘,陛下收拾河山着实太快了,等小僧学成出山,陛下您已经问鼎天下。
没有了小僧的用武之地。
否则陛下的开国功臣里,须得有小僧一席之地。
但小僧学的不是屠龙术,只是扶龙术。
屠龙术过于神秘,一直都处于传说之中,只闻其名,却不知其实……”
“这屠龙术咱倒是知道。”
朱元璋话一开口,道衍再度怔住,继而猛地抬头,三角眼直勾勾望着朱元璋,似要冒出光来!
他听到了什么?
屠龙术?
居然是屠龙术?!
皇帝说他居然知道屠龙术?!
原本因为朱元璋说出藩王外封,而断绝了几十年的念想,一时间道心崩碎,只觉心灰意懒,索然无味的道衍,这个时候瞬间就支棱起来了!
且不顾仪态的这般直勾勾看着皇帝。
真不怪他有这般的反应,实在是从朱元璋口中说出来的屠龙术三个字,对他的冲击太大了。
想他道衍为何在天下平定的年月里,还要一直坚持理想,想要抓住机会,辅佐人造反,再来个改朝换代?
不就是因为学了一身的扶龙术,没有了用武之地,觉得异常遗憾吗?
而屠龙术又是不知道比他所学的扶龙术,高了多少的学问。
就连他那神秘莫测的老师,对于屠龙术,也仅仅只知道一个名字而已。
并且还说过,很有可能屠龙术本身就只有一个名字而已,属于不可能存在人世间的学问。
道衍学成出师,这些年来见识越来越多,思考越来越多,也不止一次的琢磨过屠龙术。
却是越琢磨,越觉得自己老师说的很对,这屠龙术应该就只有一个名字而已,人间根本不可能存在这样的学问。
可哪能想到,此时他竟然听到,有人说知道屠龙术!
而且说这话的,还是大明的开国皇帝!
这如何能让他平静?
他没有直接冲到皇帝身边,拎着皇帝的龙袍领子,前去询问屠龙术的事,已经是他最大克制的结果了。
“陛下……此言当真?”
道衍都没有意识到,在自己说出这话时,声音竟不知何时变得分外沙哑。
“自然当真。”
朱元璋认真点头,但和道衍比起来,却显得分外平静。
“那……不知何为屠龙术?”
道衍几乎不受控制的立刻出声追问,望着朱元璋,三角眼愈明亮。
但这话问出口后,道衍却是忽然愣了一下,稍稍恢复了一丝冷静,意识到了自己这话的严重不妥。
屠龙术可是连自己师父,都只知道一个名字,将之称之为不存在人间的学问。
是远超扶龙术,一旦掌握,就可屠掉人间之龙的本领。
这等学问,哪个得到了不将之给死死的捂住,当作至宝对待?
怎么会轻易告诉不相干的人?
更不要说,对方还是皇帝。
屠龙术屠的就是他这种龙。
那么在这等情况下,自己却问出这等话来,岂不是显得格外唐突,分外的愚蠢?
皇帝要是肯把这屠龙术说与自己听,那才真的是怪事了。
一念及此,心中却不由升起无尽的遗憾来。
这应该,是自己距离屠龙术最近的一次了。
结果,却只能这般白白错过,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抱憾终身?
“屠龙术这东西,说起来的话,倒也并不复杂,你要是真想要听,那咱便告诉你好了。”
朱元璋的声音响起,说出来的话,让正在遗憾不已的道衍,今天不知道第多少次愣住了。
这一次朱元璋对他所造成的震撼,简直比他听到皇帝说,他知道屠龙术还要更加的强烈。
这可是屠龙术啊,对方可是皇帝啊!
真就愿意这般轻易的,将这等不属于人间的学问,说与自己听?!
道衍望着朱元璋,一张脸上写满不可思议。
“陛下,您……您说的是……真的?”
道衍的声音变得越发沙哑干涩了,说话的时候,还下意识咽了一下口水。
朱元璋点头:“自然是真的。”
这次,他倒没有故意吊人胃口,直接开口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自觉间双手骨节都捏的发白的道衍,立刻将皇帝说的这话给牢牢记住。
准备接着听。
结果却发现,皇帝竟然已经闭口不言。
他还以为是屠龙术高深莫测,难以讲述,便屏息凝气继续等待,但足足十来个呼吸过去,皇帝还没有说话。
“这就是屠龙术了。”
见到道衍还在等待,朱元璋便好心提醒。
啥???
这……就没有了?
这就是屠龙术???
屠龙术就是这?
道衍懵住了。
这和他所想的屠龙术,差距也太大了吧?
“你没有听错,这就是屠龙术。”
朱元璋并没有对道衍说假话,在他看来,这就是屠龙术。
短短两句话,却从物质层面,从根本上,道尽了人类社会演进的本质。
越想越是让人回味无穷,越让人觉得精彩绝伦。
什么是大道至简?这就是大道至简!
当初在现代学习时,接触到这些后,朱元璋只觉醍醐灌顶,似乎一层长期以来蒙在心中的窗户纸,直接就被捅破了。
很多以往想不明白的事情,一下就豁然开朗,并随之变得清晰……
如饥似渴的学习之后,朱元璋一下子就呆住了,因为他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那传说之中,极其神秘,不应该属于人间的屠龙术吗?
按照这两条基本的原理进行推演下去,能让人推测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将能达到什么程度,一窥未来。
而朱元璋之所以会将之称为屠龙术,是因为在他所处的现代,这两条基本原理,早就已经屠掉了封建帝制这条大龙……
这还不是最让他震惊的,最为让他震惊的,是这等屠龙术,竟然就那么公然写在课本之上,有专门的老师进行教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教学。
高考的时候还会考!
这着实让人震惊,不可思议……
“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使之适应社会人的需要的物质力量。
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生产力包括三要素,劳动力,也就是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
朱元璋在这里给道衍,简单的解释一下什么叫做生产力。
“比如上古时代,人只会使用简单的石头,木棍这些工具,所以只能过茹毛饮血的生活,社会关系也相对简单,原始。
后面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发展,如锄头,手推磨这些的出现,生产力得到了一个更大的发展,人的生活水平也随之上升。
与之相对的生产关系也随之变动,出现了帝制……”
玄之又玄的机缘巧合之下,让自己有了这么一个神秘又离奇的经历,见识到了那么多的好东西。
而今既然重新归来,那终究还是要将一些东西,给尽可能的弄到大明来。
不让大明继续走老路,从自己开始走向辉煌,那么这些在现代见识到的好东西,肯定是或多或少会用到的。
而想要走向全新的道路,仅仅只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成的,需要很多人,一同为之努力。
那么,这些好东西就不能藏着掖着,需要将之流传出去。
道衍这个聪明人,就是朱元璋的牛刀小试。
道衍认真倾听朱元璋的话,一开始的时候,他被这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些新名词给整懵了,完全不懂意思,所以显得茫然。
但在朱元璋一一对他解释了这些名词,又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讲解之后,道衍的一双三角眼越来越亮。
但不时又会陷入到深思之中……
“按照陛下所言,当用来生产的工具,再次出现一个巨大的提升,导致生产力出现一个大发展时,生产关系还会再次随之改变。
那……那这样的话,岂不是……”
也不知道再次沉默了多久,明显陷入到了一番极致思考里的道衍,望着朱元璋开了口,说出了根据朱元璋说的话,进一步得出的推导。
只是,说着说着,声音低了下去,禁不住打了个寒颤,说不下去了。
“继续说,没关系。”
朱元璋对道衍投去了鼓励的目光。
“岂不是帝制……也终将会被取代?”
这话,道衍说的极其艰难。
依照他的性子,说出这话后,都禁不住出了一脑门的冷汗!
原来,世间真的有屠龙术!
原来,皇帝与自己说的屠龙术居然是真的!
原来,屠龙术屠的不是具体的哪个皇帝,也不是哪个王朝,而是帝制这条大龙!!!
“对,你说的没有错。”
朱元璋对道衍的说法予以肯定。
对于道衍也越发欣赏起来,不愧是老四的智囊,脑袋转的就是快。
这些自己不过是与他一说,他就能在短时间内,领悟到这种程度。
“那……为何陛下还要将之说出来?还说与我这个,一心想要辅佐人造反的人?”
经过一系列的巨大冲击,此时道衍再和朱元璋说话时,竟是连‘小僧’这个自称都给忘记了。
“人不能因为知道了刚一出生,就开始一日日接近死亡,便直接什么都不做,直接等死吧?
也不能因为发展下去,帝制终将消失,就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吧?
咱觉得,知道了这些后,反而更加应该努力才对。
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更多有意义的事,让百姓日子过的更好,让大明变得越发强大,让华夏变得更加辉煌!
如此,就算是真的有朝一日,大明不复存在了,乃至于帝制都消失了,咱,以及咱的大明终究灿烂过,辉煌过。
也能尽可能多的,为后世的子孙,为华夏留下更多的东西,留下更多的自古以来!
帝制会消失,大明会消失,但我华夏却不会消失!
哪怕拼尽全力,能为我华夏后世子孙,多留下一点点的东西,能让他们从咱们这些前人身上,多得到一点点的帮助,都是很好的。
都值得去做!”
道衍又一次怔住,他是真的没有想到,居然会从皇帝口中听到这样一番话。
但又想起皇帝在中都城时的那些作为,又觉得听到这些,也在情理之中了。
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这一瞬,自胸膛之中飞速涌起,将之塞了一个满满当当。
华夏能够从远古走到现在,越来越强大,又有多少这般的人为之努力啊!
“所以,你愿意做官了吗?愿意为此出一份力气了吗?”
此刻,在道衍眼中,像是浑身冒着光的朱元璋,又一次问起了当官的话。
道衍张口便欲答应,但话到了嘴边,又被他给强行忍耐了下去。
“陛下,今日发生的事情太多,小僧从陛下这里得到的也太多。
且给小僧一些时间……以一月为限,让小僧好好的想一想……”
朱元璋点头,干脆道:“行,就依你所言。”
……
“这次的宝钞做的不错,且待我将之送到陛下面前,让陛下亲自过目,由陛下来决断行与不行。”
中书省内,胡惟庸手中拿着宝钞,对前来的宝钞提举司提举,出声吩咐……
(本章完)
“藩王分封制度是个好制度,咱不能废除。
而你,也是个有大才之人,咱万不得已不忍心杀害。
你觉得二者难以两全,是因为你没有想到两全之之法。
谁说分封藩王,就必须要将藩王分封于我大明境内了?
今后,咱也可以把咱的儿子们,还有咱的孙子们,给分封到我大明之外的地方去嘛。”
朱元璋望着道衍,说出了他的解决之法。
对于藩王存在的危害,他在上辈子的时候,其实已经预料到了一些,尤其是在标儿去世之后。
但标儿去世太过于突然了,他那时的年纪又太大了,朱允炆这畜生的年龄又太小。
先前所有布置都是围绕标儿做的,朱允炆这狗东西根本就把控不住,很多都需要进行紧急更改。
尤其是那众多的骄兵悍将,朱允炆根本就压不住。
借助蓝玉案进行了一番大清洗之后,已经没有办法再接着对兵马下手,更没有办法对领兵的藩王下手。
因为,自己只是怕朱允炆压不住军中刺头,为了大明江山不得已而进行了一番必要的清洗,并不是真的将这支自己亲手打造出来的无敌之师,给彻底毁掉。
在那个时候,要是再强行动藩王的军权,真的会出大问题。
所以自己通过其余的一些办法,尽可能的进行了一些不伤及根本的制约。
后面的事情,证明自己在这件事情上,还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了。
不论是老四之后,众多宗室被当猪养,还是说每年供养宗室的惊人开支,对于在现代时第一次看到这些消息的朱元璋而言,都是极其震撼,继而又痛心疾首的。
上辈子的时候,他是真的没有想到,到了后来,他的子孙居然能有那么多!
而在知道了这些后,他很长时间都在考虑,到底该怎么做,才能非常好的解决这件事情。
最简单的做法,自然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废除掉藩王分封制度。
但朱元璋却不想这般做。
如此做,对于自己的其余儿孙,又何其不公?
自己当了皇帝,长子长孙这些在今后当皇帝,其余子孙就得被当猪养吗?
关键是,真的当猪养,到了后面数量一旦庞大起来之后,国家财政根本就供养不起。
以至于许许多多的子孙后代,也过的极其凄惨。
好在现代信息发达,视野更是前所未有的开阔。
结合着种种,朱元璋还真就想到了一个,在他看来两全其美的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他与道衍所说的,藩王外封。
朱元璋永远忘不掉,第一次在现代看到世界地图时的强烈震撼。
原来,在大明,在华夏之外,还有着极其广阔的世界!
原来,真的算起来的话,大明也只是世界的一隅而已。
外面极其广阔的土地,也并非都是蛮荒之所。
很多都是极其富裕的。
当然,就目前而言,许许多多的地方,和大明比起来,论起文明和财富,也确实能称得上一声蛮荒。
但朱元璋却已不再嫌弃,反而觉得这些蛮荒之地,处处都冒着灿灿的金光!
因为,除了文明之外,那些地方金银宝石,铜铁等诸多矿产,诸多的物种,乃至于生活在那里的人,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运用的好了,都能给大明带来无限的可能。
后来那些不曾被自己看到眼里,且被只会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给打成惊弓之鸟,称他们为上帝之鞭的地方。
之所以能够有那么快的发展,在后来一举超越华夏。
他们所谓的地理大发现,以及接下来进行的殖民掠夺,还有殖民统治,让他们从海外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完成了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在其中取得了极其重要、乃至于是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等情况下,朱元璋又焉能再轻视海外?
而大明又不可能,真的将全球都纳入到大明的直接统治之中。
那么在这等情况下,把自己的儿子们给分封出去,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是符合自己大明国情的政策。
既可以解决藩王内封所引发的,种种难以解决的问题,又可以配合着今后自己所推动的海外政策,成为大明走出去,并给全球带去华夏之光的一大组成部分。
不仅是自己儿子,今后真的开始推行了之后,朱元璋还准备将之行成定制。
朱家子孙,需在外封王。
至于一些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或者是不愿意离开大明这个安乐窝,到海外去拼搏的子孙,一律不得实封。
也就是只有一个王爷的名头,却没有相应的权力,就更加不要说是三护卫和封地了。
今后在实际运行之中,虽然还会出现各种问题,但在整体上,却是可以的。
至少要比原来的分封,好上太多。
也正是因为早就提前想到了这个做法,朱元璋今日见道衍之后,才会一步步把道衍往这上面引。
最终把道衍彻底逼到墙角,然后再把这个办法说出来,猛插道衍一刀,准备把道衍的道心给干破碎。
道衍这家伙,一直想着等天下大乱,他好辅佐人造反。
就今日之所见,以及通过史书对他的的了解,想要让这个聪明人抛掉造反的执念,为自己所用,是非常困难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断绝他最后的希望,将他的执念打的粉碎。
如此,才能破而后立,放下执念,重获新生,把他的聪明才智,给用到大明的建设中来。
为大明发光发热。
而方才一直说不可能,目光坚决的看着朱元璋,绝对不相信朱元璋能想出别的好主意的道衍,此时却直接呆愣住了。
竟是比不久的之前,朱元璋望着他,直接说破他心中埋藏最深的,想要伺机造反的秘密,还要更加的震撼,更加的不堪!
武英殿内,随着朱元璋声音的落下,陷入到了死一般的沉寂里。
望着那直接变成了木偶一般的道衍,朱元璋心中升起了一抹自得,道衍这种聪明人又能如何?
面对自己这种从现代归来的留学生,依旧不是对手。
话说,或许和上辈子因为半路才开始接触书本,开始学习,在真正的读书人,尤其是有本事的读书人面前时,总会不自觉的产生一些自卑有关。
朱元璋如今留学归来,也比较喜欢看这些读书的聪明人,被自己凭借着带回来的东西,给惊得目瞪口呆的模样。
只能说,这属于一点人之常情的恶趣味了。
武英殿内的安静,一直持续了很久。
不知何时,道衍才算是逐渐的回过神来。
说是回过神来,其实神情还有着诸多恍惚。
望着那已经,不知道低头批改了多久奏章的皇帝,脸上眼中尽皆震动,乃至于是有些骇然了。
一个人究竟是需要聪明到什么程度,才能想到这等办法?
这等在自己看来,根本就是无解的死局,竟然就这样,被皇帝轻飘飘的一句话给破开了?
这……这还是人吗?
以往,道衍一直觉得刘伯温是天下第一等的聪明人,他只和刘基差了一点点的身位。
但现在,他才知道自己错的有多离谱!
自己小觑了天下英雄,更加小看了这个取得天下的雄主!
这才是天下间第一等的聪明人!
可惜在此之前,包括自己在内的,许多自命不凡的人,都还看不上这位雄主。
觉得朱皇帝哪怕取得了皇位,成了皇帝,坐了天下,却也依旧难掩他放牛娃的出身。
觉得在学问,在见识,在治理国家等诸多方面,皇帝是远远比不上自己等人的。
此时真的和皇帝相见,从皇帝口中听到这些之后,才能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和皇帝之间的差距。
才能越发清楚的认识到,高启之前汇集那么多人,上蹿下跳,各种对朝政指指点点,冷嘲热讽,自以为是的指点江山,有多么的无知,可笑,像是一只猴子一样。
也越发觉得高启死的不冤!
“陛下,小僧服了,这世上竟真的有这等办法,是小僧之前坐井观天了。”
如此神色复杂的站在这里好一会儿,道衍突然对着朱元璋行礼,说出这话来。
只是,在说这话时,他满心满口都是苦涩。
因为这代表着,他这么多年的坚持,一朝之间轰然崩塌!
代表着他执念的破碎。
皇帝将他最后的一丝念想,也彻底的给斩断了,断的是那般彻底,不留丝毫余地。
此情此景下,他的心里又岂能好受?
朱元璋闻言放下朱笔,抬起头来,看着那如同霜打的茄子一样道衍,开口正色相询:
“辅佐人造反的事,这辈子你是没指望了。
如何?可愿意入朝为官,在这广阔天地上,好好施为一番?”
道衍闻言没有立刻回答,沉默了一会儿后,竟是再度出人预料的摇头拒绝。
“可是因为学了屠龙术,却没有办法屠龙,觉得异常遗憾,心中不甘?”
道衍神色一怔,先是摇头,复又点头。
“心中确实不甘,陛下收拾河山着实太快了,等小僧学成出山,陛下您已经问鼎天下。
没有了小僧的用武之地。
否则陛下的开国功臣里,须得有小僧一席之地。
但小僧学的不是屠龙术,只是扶龙术。
屠龙术过于神秘,一直都处于传说之中,只闻其名,却不知其实……”
“这屠龙术咱倒是知道。”
朱元璋话一开口,道衍再度怔住,继而猛地抬头,三角眼直勾勾望着朱元璋,似要冒出光来!
他听到了什么?
屠龙术?
居然是屠龙术?!
皇帝说他居然知道屠龙术?!
原本因为朱元璋说出藩王外封,而断绝了几十年的念想,一时间道心崩碎,只觉心灰意懒,索然无味的道衍,这个时候瞬间就支棱起来了!
且不顾仪态的这般直勾勾看着皇帝。
真不怪他有这般的反应,实在是从朱元璋口中说出来的屠龙术三个字,对他的冲击太大了。
想他道衍为何在天下平定的年月里,还要一直坚持理想,想要抓住机会,辅佐人造反,再来个改朝换代?
不就是因为学了一身的扶龙术,没有了用武之地,觉得异常遗憾吗?
而屠龙术又是不知道比他所学的扶龙术,高了多少的学问。
就连他那神秘莫测的老师,对于屠龙术,也仅仅只知道一个名字而已。
并且还说过,很有可能屠龙术本身就只有一个名字而已,属于不可能存在人世间的学问。
道衍学成出师,这些年来见识越来越多,思考越来越多,也不止一次的琢磨过屠龙术。
却是越琢磨,越觉得自己老师说的很对,这屠龙术应该就只有一个名字而已,人间根本不可能存在这样的学问。
可哪能想到,此时他竟然听到,有人说知道屠龙术!
而且说这话的,还是大明的开国皇帝!
这如何能让他平静?
他没有直接冲到皇帝身边,拎着皇帝的龙袍领子,前去询问屠龙术的事,已经是他最大克制的结果了。
“陛下……此言当真?”
道衍都没有意识到,在自己说出这话时,声音竟不知何时变得分外沙哑。
“自然当真。”
朱元璋认真点头,但和道衍比起来,却显得分外平静。
“那……不知何为屠龙术?”
道衍几乎不受控制的立刻出声追问,望着朱元璋,三角眼愈明亮。
但这话问出口后,道衍却是忽然愣了一下,稍稍恢复了一丝冷静,意识到了自己这话的严重不妥。
屠龙术可是连自己师父,都只知道一个名字,将之称之为不存在人间的学问。
是远超扶龙术,一旦掌握,就可屠掉人间之龙的本领。
这等学问,哪个得到了不将之给死死的捂住,当作至宝对待?
怎么会轻易告诉不相干的人?
更不要说,对方还是皇帝。
屠龙术屠的就是他这种龙。
那么在这等情况下,自己却问出这等话来,岂不是显得格外唐突,分外的愚蠢?
皇帝要是肯把这屠龙术说与自己听,那才真的是怪事了。
一念及此,心中却不由升起无尽的遗憾来。
这应该,是自己距离屠龙术最近的一次了。
结果,却只能这般白白错过,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抱憾终身?
“屠龙术这东西,说起来的话,倒也并不复杂,你要是真想要听,那咱便告诉你好了。”
朱元璋的声音响起,说出来的话,让正在遗憾不已的道衍,今天不知道第多少次愣住了。
这一次朱元璋对他所造成的震撼,简直比他听到皇帝说,他知道屠龙术还要更加的强烈。
这可是屠龙术啊,对方可是皇帝啊!
真就愿意这般轻易的,将这等不属于人间的学问,说与自己听?!
道衍望着朱元璋,一张脸上写满不可思议。
“陛下,您……您说的是……真的?”
道衍的声音变得越发沙哑干涩了,说话的时候,还下意识咽了一下口水。
朱元璋点头:“自然是真的。”
这次,他倒没有故意吊人胃口,直接开口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自觉间双手骨节都捏的发白的道衍,立刻将皇帝说的这话给牢牢记住。
准备接着听。
结果却发现,皇帝竟然已经闭口不言。
他还以为是屠龙术高深莫测,难以讲述,便屏息凝气继续等待,但足足十来个呼吸过去,皇帝还没有说话。
“这就是屠龙术了。”
见到道衍还在等待,朱元璋便好心提醒。
啥???
这……就没有了?
这就是屠龙术???
屠龙术就是这?
道衍懵住了。
这和他所想的屠龙术,差距也太大了吧?
“你没有听错,这就是屠龙术。”
朱元璋并没有对道衍说假话,在他看来,这就是屠龙术。
短短两句话,却从物质层面,从根本上,道尽了人类社会演进的本质。
越想越是让人回味无穷,越让人觉得精彩绝伦。
什么是大道至简?这就是大道至简!
当初在现代学习时,接触到这些后,朱元璋只觉醍醐灌顶,似乎一层长期以来蒙在心中的窗户纸,直接就被捅破了。
很多以往想不明白的事情,一下就豁然开朗,并随之变得清晰……
如饥似渴的学习之后,朱元璋一下子就呆住了,因为他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那传说之中,极其神秘,不应该属于人间的屠龙术吗?
按照这两条基本的原理进行推演下去,能让人推测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将能达到什么程度,一窥未来。
而朱元璋之所以会将之称为屠龙术,是因为在他所处的现代,这两条基本原理,早就已经屠掉了封建帝制这条大龙……
这还不是最让他震惊的,最为让他震惊的,是这等屠龙术,竟然就那么公然写在课本之上,有专门的老师进行教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教学。
高考的时候还会考!
这着实让人震惊,不可思议……
“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使之适应社会人的需要的物质力量。
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生产力包括三要素,劳动力,也就是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
朱元璋在这里给道衍,简单的解释一下什么叫做生产力。
“比如上古时代,人只会使用简单的石头,木棍这些工具,所以只能过茹毛饮血的生活,社会关系也相对简单,原始。
后面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发展,如锄头,手推磨这些的出现,生产力得到了一个更大的发展,人的生活水平也随之上升。
与之相对的生产关系也随之变动,出现了帝制……”
玄之又玄的机缘巧合之下,让自己有了这么一个神秘又离奇的经历,见识到了那么多的好东西。
而今既然重新归来,那终究还是要将一些东西,给尽可能的弄到大明来。
不让大明继续走老路,从自己开始走向辉煌,那么这些在现代见识到的好东西,肯定是或多或少会用到的。
而想要走向全新的道路,仅仅只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成的,需要很多人,一同为之努力。
那么,这些好东西就不能藏着掖着,需要将之流传出去。
道衍这个聪明人,就是朱元璋的牛刀小试。
道衍认真倾听朱元璋的话,一开始的时候,他被这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些新名词给整懵了,完全不懂意思,所以显得茫然。
但在朱元璋一一对他解释了这些名词,又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讲解之后,道衍的一双三角眼越来越亮。
但不时又会陷入到深思之中……
“按照陛下所言,当用来生产的工具,再次出现一个巨大的提升,导致生产力出现一个大发展时,生产关系还会再次随之改变。
那……那这样的话,岂不是……”
也不知道再次沉默了多久,明显陷入到了一番极致思考里的道衍,望着朱元璋开了口,说出了根据朱元璋说的话,进一步得出的推导。
只是,说着说着,声音低了下去,禁不住打了个寒颤,说不下去了。
“继续说,没关系。”
朱元璋对道衍投去了鼓励的目光。
“岂不是帝制……也终将会被取代?”
这话,道衍说的极其艰难。
依照他的性子,说出这话后,都禁不住出了一脑门的冷汗!
原来,世间真的有屠龙术!
原来,皇帝与自己说的屠龙术居然是真的!
原来,屠龙术屠的不是具体的哪个皇帝,也不是哪个王朝,而是帝制这条大龙!!!
“对,你说的没有错。”
朱元璋对道衍的说法予以肯定。
对于道衍也越发欣赏起来,不愧是老四的智囊,脑袋转的就是快。
这些自己不过是与他一说,他就能在短时间内,领悟到这种程度。
“那……为何陛下还要将之说出来?还说与我这个,一心想要辅佐人造反的人?”
经过一系列的巨大冲击,此时道衍再和朱元璋说话时,竟是连‘小僧’这个自称都给忘记了。
“人不能因为知道了刚一出生,就开始一日日接近死亡,便直接什么都不做,直接等死吧?
也不能因为发展下去,帝制终将消失,就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吧?
咱觉得,知道了这些后,反而更加应该努力才对。
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更多有意义的事,让百姓日子过的更好,让大明变得越发强大,让华夏变得更加辉煌!
如此,就算是真的有朝一日,大明不复存在了,乃至于帝制都消失了,咱,以及咱的大明终究灿烂过,辉煌过。
也能尽可能多的,为后世的子孙,为华夏留下更多的东西,留下更多的自古以来!
帝制会消失,大明会消失,但我华夏却不会消失!
哪怕拼尽全力,能为我华夏后世子孙,多留下一点点的东西,能让他们从咱们这些前人身上,多得到一点点的帮助,都是很好的。
都值得去做!”
道衍又一次怔住,他是真的没有想到,居然会从皇帝口中听到这样一番话。
但又想起皇帝在中都城时的那些作为,又觉得听到这些,也在情理之中了。
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这一瞬,自胸膛之中飞速涌起,将之塞了一个满满当当。
华夏能够从远古走到现在,越来越强大,又有多少这般的人为之努力啊!
“所以,你愿意做官了吗?愿意为此出一份力气了吗?”
此刻,在道衍眼中,像是浑身冒着光的朱元璋,又一次问起了当官的话。
道衍张口便欲答应,但话到了嘴边,又被他给强行忍耐了下去。
“陛下,今日发生的事情太多,小僧从陛下这里得到的也太多。
且给小僧一些时间……以一月为限,让小僧好好的想一想……”
朱元璋点头,干脆道:“行,就依你所言。”
……
“这次的宝钞做的不错,且待我将之送到陛下面前,让陛下亲自过目,由陛下来决断行与不行。”
中书省内,胡惟庸手中拿着宝钞,对前来的宝钞提举司提举,出声吩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