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毒誓不能乱发,真会应验啊!
“陛下这一手,真是高啊!在此之前我是真没想到,居然还可以用这样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户部侍郎钱忠一脸赞叹的说道。
“确实是高,别人都是千金买马骨,陛下倒好,反其道而行之,直接来了铜钱买马骨。
偏偏这区区二十五万贯钱,却效果好的出奇,起到了超乎寻常的作用。”
户部尚书刘歆也点头不止。
心里面则冷笑连连,什么起到了奇效?
还不是对韩国公磕头认错投降了?
不然,这所谓的区区二十五万贯钱,必然让皇帝无比难受,焦头烂额。
想要起到这等效果,简直是做梦。
皇帝这家伙,非死撑着不许停下移民等事宜,选择这等不体面的做法。
然后被韩国公给来了一个更不体面!
现在好了吧?
求仁得仁了吧?
心情舒坦了吧?
“有了这一次的事,今后要是再发行国债了,就可以多弄一些金额,且期限也可以更长一点。
比如印发半年期或者是一年期的。
众人肯定争相购买,不会担心朝廷不还钱。”
听了钱忠这话,尚书刘歆点了点头:“不过我看,陛下应该不会发行太多的国债。
这东西虽好,真说起来还是寅吃卯粮罢了。
没有真正解决缺钱的问题。
想要解决,只怕还得落到宝钞上面去。
不过,有了这一次国债的事,今后发行宝钞时也能减轻不少的阻力。
让很多人对宝钞有信心。”
说是这么说,可实际上刘歆对此依旧不以为然。
宝钞就是一个浑身上下,都充满了诱惑力的毒药。
只要用了,就没有办法避免它所带来的巨大危害。
宋朝的交子,元朝宝钞,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后面都给无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如今的皇帝,本就见识不高,尤其是在财务上面更是如此。
大明的宝钞不印发也就算了,一旦印发,今后下场只怕弄不好比元朝的还要惨烈,还要不堪。
这个时候在国债上面所积累的信誉越多,那么今后宝钞发行之后,挨的骂就越多。
宝钞崩坍起来,威力就越大。
如此想着,刘歆摇了摇头,止住这个想法:
“这些事今后再说吧,眼下最关键的是要集中全力,做好接下来核查各地报税官员账目的事。
这才是重中之重,万万不可出现任何的差错。”
“您说的是,不过这事情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都是做惯的事,大家都熟悉。
绝对不会出任何问题。”
侍郎钱忠笑着说道,露出来了一个懂的都懂的眼神。
刘歆和钱忠对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面上皆有笑容。
每次的收税,都是一场从上到下的狂欢。
不仅仅各地官府,还有朝廷手中会多出一大批的钱粮,可以用来做事情。
他们很多人也都会随之多上不少的钱财,用来做事。
尤其是他们这些掌管户部的。
朱元璋自以为通过他那些严苛到令人发指的禁令,就能断绝自己这些人的财路了?
怎么可能!
就他弄的税收等政策,漏洞百出,宽敞到足可以他们在里面肆意的跑马!
而朱元璋对此却一无所知。
只能说,叫子当皇帝就是不行,目光过于短浅了。
钱忠说的的确没错,这些确实是他们做惯的事。
从他们户部,到地方官府那些负责税务的人,都无比熟练。
且还能把事情给做的天衣无缝,谁都找不出差错来,这就是他们的本事。
更不要说,这次因为需要主持燕王大婚的事,韩国公也将亲自来到应天。
有他这尊大佛亲自坐镇,哪怕什么话都不说,也没人敢在这事情上闹出什么乱子来。
至于说韩国公和皇帝之间的斗争……
这事现在结果不是已经出来了吗?
韩国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叫子皇帝被迫低头乖乖认错。
这件事到此为止了,接下来就是皇帝和李善长他们两个,进行讨价还价了。
至于说最终会是一个什么情况,这他们就不必太关心了。
反正别管怎么样,都牵扯不到他们头上来。
他们只管好好的管好国家财税,做好接下来的核算就行……
……
应天府城变得热闹起来,不仅仅是因为燕王朱棣大婚的日子将近,皇宫之内各种采买增多。
还有一个就是,各地入京报税的官员们,也都陆续到达京师,让这应天府城,变得越发的热闹。
不过,最热闹的还当属韩国公李善长,乘船到达京师的这天。
船还未到,就已经有许许多多的人在这里迎接了。
包括当朝丞相胡惟庸,以及六部尚书在内的官员。
除了他们之外,就连皇太子朱标,竟都在此等候!
这让见到这一幕的人,都禁不住的在心里感慨,韩国公不愧是韩国公,排面就是大。
之前中都城的事情上闹得那样僵,那样难看,不少人都是暗捏一把汗。
觉得韩国公栽了个大跟头,只怕很难再爬起来了。
可谁能想到,这才不过是短短半年的时间,韩国公就再度归来。
而且,还是在和皇帝斗了一场之后,携着大胜归来了!
皇帝让韩国公来主持燕王婚礼,而今更是连太子都来迎接了。
韩国公终究是韩国公,谁也取代不了的韩国公!
“来了!来了!”
不知道谁喊了一声,顿时令这里出现了一些骚动。
李善长立在船头,远远的看到这边的景象,嘴角不自觉的开始上扬。
尤其是看到了太子的仪仗,以及身穿明黄色衮龙袍的身影后,那上翘的嘴角怎么都压不下来。
虽自己已经离开中枢几年了,可这大明,离开自己依旧难以运行!
而今自己归来,便是太子也要在码头等候!
不过,在船只靠近码头,岸上之人将要看清楚他面容的时候,李善长那极其难压的嘴角,还是被他给压了下来。
换上了荣幸与诚惶诚恐。
不等船只彻底靠稳,李善长就着急忙慌的从船上下来,对朱标行礼。
朱标上前几步,亲自搀扶住李善长,让李善长不必多礼。
“殿下,您咋亲自来了?可折杀老臣了。”
“韩国公您劳苦功高,大半辈子都在为大明奔走。
如今又是为了我四弟婚礼,不辞劳苦专程赶到这里,孤说是太子,但在您面前就是一个晚辈。
自当来迎接。”
朱标脸上满是温和又不失诚挚的笑,让人如沐春风。
这一幕,不知道羡煞了多少人!
在李善长和太子朱标说了一些话后,胡惟庸这才笑着上前给李善长行礼,口称恩相,分外恭敬。
李善长看着胡惟庸,在自己面前老老实实的样子,面上露出笑容。
“胡相可别这般称呼,我早就不是丞相了。
你才是我大明的丞相。”
“不,在学生心里,恩相一直是恩相,学生永不敢忘记恩相对学生的教导。”
胡惟庸极其诚恳,竟是当着太子,还有百官的面说出这等话。
“我能有什么教诲?不过是闲扯几句罢了。
既然你喜欢听老夫闲扯,那我就卖卖老,再和胡相你闲扯几句。”
胡惟庸马上做出洗耳恭听状。
“丞相为百官之首,上承天下,下接百官,至关重要。
身为丞相,便要担起相应的责任来。
要能为上位排忧解难,能在上位的领导下,让大明一日日变好。
如此才不负上位恩情,也对得起屁股下面的这个位置。”
“学生一定谨记恩相教诲,不负上位所托,也不辜负恩相对学生的期盼。”
胡惟庸堂堂丞相,在李善长面前老老实实,规规矩矩,不敢摆半点谱。
和胡惟庸说了这些话后,李善长对着其余前来迎接的人抱拳行礼,算是对他们都打过了招呼。
在码头这里停留一会儿,朱标,李善长就在众人的簇拥之下从这里离开,一路往城中去了。
……
“我父皇这几天政务繁忙,实在是抽不出空。
过两天空闲下来,会在坤宁宫设家宴,专门给韩国公您接风洗尘。”
来到城中之后,事情的发展出人预料。
很多人都觉得,韩国公此番回应天,连太子都亲自去接了,那么接下来被邀请去和皇帝相见,乃是顺理成章。
什么是都做了,也就不差这一哆嗦了。
可谁能想到,偏偏却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意外。
不仅其余人,就连李善长这个当事人都显得很意外,出现了一瞬间的愣神。
但也只是一瞬间的愣神而已,马上就出声道:
“上位日理万机,整个天下都一肩担之,而今又临近燕王殿下大婚,抽不出空着实正常。
正好臣一路行来也有些累,可以歇息一下。”
又说了一些话,朱标自回皇宫,李善长谢绝了其余前来迎接之人的邀请,也前去府邸去休息。
作为大明的国公,李善长在应天这里自然是有宅子的。
不仅是他,大明的开国公侯,以及那些伯爵都有,都是朱元璋之前给的赏赐。
在李善长归府邸之后,众多前来迎接的人,也都各自散去,去做各自的事情了。
但李善长今日归应天所展现出来的威风,却没有散去。
反而随着这些人的散去,出现在了更多人的心里……
……
“爹,为什么皇帝不直接见您?
这里面有什么说法?
是不是……皇帝想要对您不利?”
韩国公府邸之中,憋了半路的李琪,忍不住望着他爹李善长询问……
……
“叔父,为啥皇帝不直接见李善长?”
几乎是同一时刻,胡山也望着胡惟庸,问出了相同的问题……
看着自己儿子那疑惑之中,又略带不安的目光,李善长笑了。
自己儿子虽比较聪明,但终究还是经历的事情太少。
而且不清楚皇帝的为人。
所以,皇帝那里有了一些预料之外的风吹草动之后,就容易不安。
不过也对,整个大明算下来,能这般了解皇帝,又能压着皇帝认错的,除了自己还能有谁?
皇帝的名头确实吓人,在这上面,不能对自己儿子过于苛责。
“琪儿,不必多想,没多大的事。
这事说起来也简单,就是皇帝那里虽然迫于现实情况,向你爹我认输投降了。
可心里面还是不痛快。
上位这么多年了,还没吃过这般大的亏。
所以在对待我的态度上,就显得比较拧巴。
一方面得知你爹我入应天后,第一时间就让太子,巴巴的跑过去迎接我。
另外一方面,却又不立刻见我,与我接风洗尘,非要等到几天后再做这事。
明显还是觉得面子上有些过不去。
却不知道,这件事他要是一切照常来做,今日就直接与我接风洗尘,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许多人其实还不会注意到这一层。
偏偏他要自以为是的做出这个举动。
看起来,是在通过这办法晾我一晾。
可实际上起到的效果恰恰相反,正好将他的心虚都给暴露了。”
听到自己爹的解释,李琪松了一口气,但这口气并没有彻底松完。
“爹,皇帝会不会一直这么拧巴下去吧?”
李琪开始考虑起今后的事情了。
“肯定会这样拧巴下去的。”李善长的回答非常肯定。
“上位不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我这次硬压着让他低头服软,他心里要是能过得去这个坎,那才是怪事。”
李琪显然被自己爹的这个回答给惊到了,禁不住呆了呆。
“那……爹,今后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他继续在心里拧巴着呗。
只能自己气自己。
这个时候,皇帝都没有办法奈何我,今后也一样动不了我。
至于你们,也都不必担心。
皇帝的年龄也不算太小,马背上杀出来的皇帝,有几个是长寿的?
汉高祖和光武帝,都才不过是六十岁出头。
唐太宗更是只活了五十二岁,宋太祖更短,只有区区五十岁。
而如今上位已经四十八岁了。
看起来还龙精虎猛,可命这个事,谁又说的准?
说不定短短时间人就没了。
最重要的是,当今皇帝还特别的不爱惜身子。
仗着身子好,没日没夜的操劳,休息的时间特别短。
案牍最是伤身劳神,长此以往下去,就算是铁打的人都受不了。
我看皇帝少则三五年,多则十来年人就没了。
而你爹我别看比皇帝大上不少,可真的说起来,这辈子真没吃多少苦,出多大的力。
如今又无案牍劳形,身体反而很好,皇帝说不定还活不过我。
有我在,我们李家就不会有什么事,皇帝只能带着这满心的拧巴去世。
就算是你爹我万一不幸走到了皇帝前面,也不用担心。
那个时候,必然已经把中都城彻底修好,并把都城迁了过去。
只要完成了这事,那么不论是谁,想要动咱们,都不是那般容易的。
太子是个仁善宽厚的性子,当今上位没了,他当了皇帝,也就更加不会、也不能动咱们了。
只管放心好了,这件事别管皇帝心里面多不痛快,也只能是尽数的忍耐下来。
一直到他闭上眼才算是结束。
咱们后面只要别犯什么大错误,就不会有什么事。
你爹我不是个不管不顾的人,走一步需得看三步,这样才不会出错。
你担心的这些,我早就考虑过了。”
李琪那因为离开凤阳,而今猛地回到京师这个距离皇帝特别近的地方,而有些不安的心,随着李善长这些话的说出,逐渐的安定下来。
“父亲大人高见!”
李琪认真的对他爹李善长行了一礼,带着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敬佩。
“哈哈哈……”
李善长笑了起来,很是开心。
“当今皇帝确实可怕,但也没有那般的可怕。
皇帝也是人,只要应对得当,就能把老虎圈到笼子,摸了老虎屁股也不会出什么事。
你且好好看,多跟着学着点。
认真看,认真想,哪里想不明白了就多问问我。”
李琪表示受教了……
……
“还能有什么用意?麻痹李善长罢了。
不直接请李善长吃饭,才最是符合上位的性格。
李善长离死不远了!”
胡惟庸显得没好气的给他侄子胡山解惑。
现在,他还满脑子都是李善长的身影。
想想李善长今日那得意的样子,他心里面就来气,就觉得憋屈。
李善长什么样的狗东西,一个离死不远的人罢了,今日在码头还敢那般与自己摆谱。
自己不过是恭维他几句,这狗东西还当真了。
还真就当着太子,还有百官的面,对自己教训起来。
他以为他是谁?
“李善长行事张狂跋扈,不将皇帝看在眼里,确实是离死不远了!
一个死而不自知的人,看其今日举止,当真令人发笑!”
胡山露出恍然之色,而后就一脸鄙夷的在这里骂李善长。
其实,胡山心里面还真没想明白,李善长怎么就要死了。
皇帝明明都已经认输了,又怎么可能会再对李善长动手。
要动手,在李善长和他对着干的时候就动手了。
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皇帝会用什么办法来破这无解的死局。
但这并不妨碍他露出恍然之色,并骂李善长。
只能说,胡惟庸之前多年没有儿子,会选中这个侄子带到身边进行培养,不是没有道理的……
……
“胡相,你这个大忙人,怎么有空过来了?”
李善长府上,看着明显刚一下职就前来拜访,且只拎着一些梅糕点,桂糕这些不值钱糕点的胡惟庸,李善长淡淡的开了口。
“恩相,学生心里一直牵挂着您,再忙也没有前来看恩相您重要。”
胡惟庸像是没有听懂李善长话里面的不满,满脸堆笑的回应。
“牵挂着我?
你是牵挂着怎么把我按死在地上,永远没办法回中书省当左丞相,影响了你的一手遮天吧?”
李善长面上的讥讽之色更浓。
扑通一声,却是胡惟庸直接就给李善长跪了下来。
“恩相,之前码头那里人多,很多话学生都没办法说。
学生想要弄死刘伯温,就是因为此人和我淮西积怨已久,看起来像是个没牙的老虎,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又起来伤人了。
还是直接摁死的好。
可……谁能想到,这家伙如此处心积虑,老奸巨猾。
愣是死里求活了……”
李善长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胡惟庸不说话,只是就那般静静的看着。
“恩相,学生要是真有借助此事,对付恩相您的心思,就让学生我今后受极刑而死!
学生最怕痒,就让学生直接痒死好了!”
胡惟庸着急的眼泪都出来了,在这里对着李善长发誓赌咒表忠心。
“起来吧,这就不用了,对于小胡你我还是信任的。
不然当初离任之时,也不会向上位提议,让你来担任丞相了。”
李善长终于松了口。
胡惟庸用袍袖擦拭着眼泪,千恩万谢的起了身。
“恩相,学生觉得您需多多注意一点上位。”
“怎么了?”
“上位可从来没有吃过这样大的亏,这次低头认输,也只是形势所迫,心里面不知道积压了多少的气。
就上位那小心眼的性子,要是能轻易把这事揭过才是怪事。
这次他不直接见恩相您,非要再等上几天再说,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胡惟庸话说的很是诚恳,一副全心全意为李善长考虑的样子。
李善长点了点头:“这个的确需要注意一点。
还有其余的吗?”
胡惟庸道:“恩相您这次出手干脆利落,力度空前,上位那边就算是有气,现在也不敢真就冲您发作。
重修中都城这事,哪怕上位心里再不情愿,也得办了。”
李善长点了点头,接下来面色也缓和了。
“小胡,你好好干,丞相这个位置就你做才最合适。
我老了,早就没有了心气,而今所求,不过是将中都城修好罢了。
别说我本就没有再入中书省的念头,就算是真的有,有了现在这一档子事后,上位又怎么可能再让我回中书省?
这个丞相,只能是你的。”
二人相聚了将近一个时辰,胡惟庸方才离去。
李善长笑着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些轻蔑之色。
不等边上的儿子出声发问,李善长就主动出声解释:
“胡惟庸这家伙是个有野心的,一直想要往上爬,做到了右丞相还不知足,想要更多。
之前对刘伯温动手,看似是针对刘伯温,其实事一次性针对我们两个。
上位是一个讲究平衡的,大明能稍稍给我交手的人,也就是刘伯温了。
刘伯温和我,都有可能被皇帝给提拔的中书省担任左丞相,压胡惟庸一头。
可若是刘伯温死了,对于上位来说,我也就是等于失去了制衡,所以今后也绝对不会再让我入中书省。
只不过,这这家伙低估了刘伯温的能力,反而弄巧成拙了。
让刘伯温这个本该等死的人,又趁机焕发了第二春。”
这话说完,李善长脸上的轻蔑之色更浓。
“现在见到了老夫的力量,认识到了他和老夫,刘伯温之间的差距,又立刻巴巴的跑来跪在了地上。”
李琪了然的点了点头。
随后望着李善长道:“那……胡惟庸这家伙今后得势了,会不是对爹您不利?”
李善长摇头道:“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
只要你爹我活在世上一天,别说胡惟庸只是一个右丞相,就算是坐到了左丞相的位置,那在我面前依旧得乖乖爬在地上当狗!”
想想胡惟庸的种种表现,李琪对自己爹的话,深表赞同……
但接下来很快,一个让李善长绝对意想不到的消息传了过来,让他直接呆愣在了当场……
(本章完)
“陛下这一手,真是高啊!在此之前我是真没想到,居然还可以用这样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户部侍郎钱忠一脸赞叹的说道。
“确实是高,别人都是千金买马骨,陛下倒好,反其道而行之,直接来了铜钱买马骨。
偏偏这区区二十五万贯钱,却效果好的出奇,起到了超乎寻常的作用。”
户部尚书刘歆也点头不止。
心里面则冷笑连连,什么起到了奇效?
还不是对韩国公磕头认错投降了?
不然,这所谓的区区二十五万贯钱,必然让皇帝无比难受,焦头烂额。
想要起到这等效果,简直是做梦。
皇帝这家伙,非死撑着不许停下移民等事宜,选择这等不体面的做法。
然后被韩国公给来了一个更不体面!
现在好了吧?
求仁得仁了吧?
心情舒坦了吧?
“有了这一次的事,今后要是再发行国债了,就可以多弄一些金额,且期限也可以更长一点。
比如印发半年期或者是一年期的。
众人肯定争相购买,不会担心朝廷不还钱。”
听了钱忠这话,尚书刘歆点了点头:“不过我看,陛下应该不会发行太多的国债。
这东西虽好,真说起来还是寅吃卯粮罢了。
没有真正解决缺钱的问题。
想要解决,只怕还得落到宝钞上面去。
不过,有了这一次国债的事,今后发行宝钞时也能减轻不少的阻力。
让很多人对宝钞有信心。”
说是这么说,可实际上刘歆对此依旧不以为然。
宝钞就是一个浑身上下,都充满了诱惑力的毒药。
只要用了,就没有办法避免它所带来的巨大危害。
宋朝的交子,元朝宝钞,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后面都给无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如今的皇帝,本就见识不高,尤其是在财务上面更是如此。
大明的宝钞不印发也就算了,一旦印发,今后下场只怕弄不好比元朝的还要惨烈,还要不堪。
这个时候在国债上面所积累的信誉越多,那么今后宝钞发行之后,挨的骂就越多。
宝钞崩坍起来,威力就越大。
如此想着,刘歆摇了摇头,止住这个想法:
“这些事今后再说吧,眼下最关键的是要集中全力,做好接下来核查各地报税官员账目的事。
这才是重中之重,万万不可出现任何的差错。”
“您说的是,不过这事情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都是做惯的事,大家都熟悉。
绝对不会出任何问题。”
侍郎钱忠笑着说道,露出来了一个懂的都懂的眼神。
刘歆和钱忠对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面上皆有笑容。
每次的收税,都是一场从上到下的狂欢。
不仅仅各地官府,还有朝廷手中会多出一大批的钱粮,可以用来做事情。
他们很多人也都会随之多上不少的钱财,用来做事。
尤其是他们这些掌管户部的。
朱元璋自以为通过他那些严苛到令人发指的禁令,就能断绝自己这些人的财路了?
怎么可能!
就他弄的税收等政策,漏洞百出,宽敞到足可以他们在里面肆意的跑马!
而朱元璋对此却一无所知。
只能说,叫子当皇帝就是不行,目光过于短浅了。
钱忠说的的确没错,这些确实是他们做惯的事。
从他们户部,到地方官府那些负责税务的人,都无比熟练。
且还能把事情给做的天衣无缝,谁都找不出差错来,这就是他们的本事。
更不要说,这次因为需要主持燕王大婚的事,韩国公也将亲自来到应天。
有他这尊大佛亲自坐镇,哪怕什么话都不说,也没人敢在这事情上闹出什么乱子来。
至于说韩国公和皇帝之间的斗争……
这事现在结果不是已经出来了吗?
韩国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叫子皇帝被迫低头乖乖认错。
这件事到此为止了,接下来就是皇帝和李善长他们两个,进行讨价还价了。
至于说最终会是一个什么情况,这他们就不必太关心了。
反正别管怎么样,都牵扯不到他们头上来。
他们只管好好的管好国家财税,做好接下来的核算就行……
……
应天府城变得热闹起来,不仅仅是因为燕王朱棣大婚的日子将近,皇宫之内各种采买增多。
还有一个就是,各地入京报税的官员们,也都陆续到达京师,让这应天府城,变得越发的热闹。
不过,最热闹的还当属韩国公李善长,乘船到达京师的这天。
船还未到,就已经有许许多多的人在这里迎接了。
包括当朝丞相胡惟庸,以及六部尚书在内的官员。
除了他们之外,就连皇太子朱标,竟都在此等候!
这让见到这一幕的人,都禁不住的在心里感慨,韩国公不愧是韩国公,排面就是大。
之前中都城的事情上闹得那样僵,那样难看,不少人都是暗捏一把汗。
觉得韩国公栽了个大跟头,只怕很难再爬起来了。
可谁能想到,这才不过是短短半年的时间,韩国公就再度归来。
而且,还是在和皇帝斗了一场之后,携着大胜归来了!
皇帝让韩国公来主持燕王婚礼,而今更是连太子都来迎接了。
韩国公终究是韩国公,谁也取代不了的韩国公!
“来了!来了!”
不知道谁喊了一声,顿时令这里出现了一些骚动。
李善长立在船头,远远的看到这边的景象,嘴角不自觉的开始上扬。
尤其是看到了太子的仪仗,以及身穿明黄色衮龙袍的身影后,那上翘的嘴角怎么都压不下来。
虽自己已经离开中枢几年了,可这大明,离开自己依旧难以运行!
而今自己归来,便是太子也要在码头等候!
不过,在船只靠近码头,岸上之人将要看清楚他面容的时候,李善长那极其难压的嘴角,还是被他给压了下来。
换上了荣幸与诚惶诚恐。
不等船只彻底靠稳,李善长就着急忙慌的从船上下来,对朱标行礼。
朱标上前几步,亲自搀扶住李善长,让李善长不必多礼。
“殿下,您咋亲自来了?可折杀老臣了。”
“韩国公您劳苦功高,大半辈子都在为大明奔走。
如今又是为了我四弟婚礼,不辞劳苦专程赶到这里,孤说是太子,但在您面前就是一个晚辈。
自当来迎接。”
朱标脸上满是温和又不失诚挚的笑,让人如沐春风。
这一幕,不知道羡煞了多少人!
在李善长和太子朱标说了一些话后,胡惟庸这才笑着上前给李善长行礼,口称恩相,分外恭敬。
李善长看着胡惟庸,在自己面前老老实实的样子,面上露出笑容。
“胡相可别这般称呼,我早就不是丞相了。
你才是我大明的丞相。”
“不,在学生心里,恩相一直是恩相,学生永不敢忘记恩相对学生的教导。”
胡惟庸极其诚恳,竟是当着太子,还有百官的面说出这等话。
“我能有什么教诲?不过是闲扯几句罢了。
既然你喜欢听老夫闲扯,那我就卖卖老,再和胡相你闲扯几句。”
胡惟庸马上做出洗耳恭听状。
“丞相为百官之首,上承天下,下接百官,至关重要。
身为丞相,便要担起相应的责任来。
要能为上位排忧解难,能在上位的领导下,让大明一日日变好。
如此才不负上位恩情,也对得起屁股下面的这个位置。”
“学生一定谨记恩相教诲,不负上位所托,也不辜负恩相对学生的期盼。”
胡惟庸堂堂丞相,在李善长面前老老实实,规规矩矩,不敢摆半点谱。
和胡惟庸说了这些话后,李善长对着其余前来迎接的人抱拳行礼,算是对他们都打过了招呼。
在码头这里停留一会儿,朱标,李善长就在众人的簇拥之下从这里离开,一路往城中去了。
……
“我父皇这几天政务繁忙,实在是抽不出空。
过两天空闲下来,会在坤宁宫设家宴,专门给韩国公您接风洗尘。”
来到城中之后,事情的发展出人预料。
很多人都觉得,韩国公此番回应天,连太子都亲自去接了,那么接下来被邀请去和皇帝相见,乃是顺理成章。
什么是都做了,也就不差这一哆嗦了。
可谁能想到,偏偏却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意外。
不仅其余人,就连李善长这个当事人都显得很意外,出现了一瞬间的愣神。
但也只是一瞬间的愣神而已,马上就出声道:
“上位日理万机,整个天下都一肩担之,而今又临近燕王殿下大婚,抽不出空着实正常。
正好臣一路行来也有些累,可以歇息一下。”
又说了一些话,朱标自回皇宫,李善长谢绝了其余前来迎接之人的邀请,也前去府邸去休息。
作为大明的国公,李善长在应天这里自然是有宅子的。
不仅是他,大明的开国公侯,以及那些伯爵都有,都是朱元璋之前给的赏赐。
在李善长归府邸之后,众多前来迎接的人,也都各自散去,去做各自的事情了。
但李善长今日归应天所展现出来的威风,却没有散去。
反而随着这些人的散去,出现在了更多人的心里……
……
“爹,为什么皇帝不直接见您?
这里面有什么说法?
是不是……皇帝想要对您不利?”
韩国公府邸之中,憋了半路的李琪,忍不住望着他爹李善长询问……
……
“叔父,为啥皇帝不直接见李善长?”
几乎是同一时刻,胡山也望着胡惟庸,问出了相同的问题……
看着自己儿子那疑惑之中,又略带不安的目光,李善长笑了。
自己儿子虽比较聪明,但终究还是经历的事情太少。
而且不清楚皇帝的为人。
所以,皇帝那里有了一些预料之外的风吹草动之后,就容易不安。
不过也对,整个大明算下来,能这般了解皇帝,又能压着皇帝认错的,除了自己还能有谁?
皇帝的名头确实吓人,在这上面,不能对自己儿子过于苛责。
“琪儿,不必多想,没多大的事。
这事说起来也简单,就是皇帝那里虽然迫于现实情况,向你爹我认输投降了。
可心里面还是不痛快。
上位这么多年了,还没吃过这般大的亏。
所以在对待我的态度上,就显得比较拧巴。
一方面得知你爹我入应天后,第一时间就让太子,巴巴的跑过去迎接我。
另外一方面,却又不立刻见我,与我接风洗尘,非要等到几天后再做这事。
明显还是觉得面子上有些过不去。
却不知道,这件事他要是一切照常来做,今日就直接与我接风洗尘,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许多人其实还不会注意到这一层。
偏偏他要自以为是的做出这个举动。
看起来,是在通过这办法晾我一晾。
可实际上起到的效果恰恰相反,正好将他的心虚都给暴露了。”
听到自己爹的解释,李琪松了一口气,但这口气并没有彻底松完。
“爹,皇帝会不会一直这么拧巴下去吧?”
李琪开始考虑起今后的事情了。
“肯定会这样拧巴下去的。”李善长的回答非常肯定。
“上位不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我这次硬压着让他低头服软,他心里要是能过得去这个坎,那才是怪事。”
李琪显然被自己爹的这个回答给惊到了,禁不住呆了呆。
“那……爹,今后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他继续在心里拧巴着呗。
只能自己气自己。
这个时候,皇帝都没有办法奈何我,今后也一样动不了我。
至于你们,也都不必担心。
皇帝的年龄也不算太小,马背上杀出来的皇帝,有几个是长寿的?
汉高祖和光武帝,都才不过是六十岁出头。
唐太宗更是只活了五十二岁,宋太祖更短,只有区区五十岁。
而如今上位已经四十八岁了。
看起来还龙精虎猛,可命这个事,谁又说的准?
说不定短短时间人就没了。
最重要的是,当今皇帝还特别的不爱惜身子。
仗着身子好,没日没夜的操劳,休息的时间特别短。
案牍最是伤身劳神,长此以往下去,就算是铁打的人都受不了。
我看皇帝少则三五年,多则十来年人就没了。
而你爹我别看比皇帝大上不少,可真的说起来,这辈子真没吃多少苦,出多大的力。
如今又无案牍劳形,身体反而很好,皇帝说不定还活不过我。
有我在,我们李家就不会有什么事,皇帝只能带着这满心的拧巴去世。
就算是你爹我万一不幸走到了皇帝前面,也不用担心。
那个时候,必然已经把中都城彻底修好,并把都城迁了过去。
只要完成了这事,那么不论是谁,想要动咱们,都不是那般容易的。
太子是个仁善宽厚的性子,当今上位没了,他当了皇帝,也就更加不会、也不能动咱们了。
只管放心好了,这件事别管皇帝心里面多不痛快,也只能是尽数的忍耐下来。
一直到他闭上眼才算是结束。
咱们后面只要别犯什么大错误,就不会有什么事。
你爹我不是个不管不顾的人,走一步需得看三步,这样才不会出错。
你担心的这些,我早就考虑过了。”
李琪那因为离开凤阳,而今猛地回到京师这个距离皇帝特别近的地方,而有些不安的心,随着李善长这些话的说出,逐渐的安定下来。
“父亲大人高见!”
李琪认真的对他爹李善长行了一礼,带着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敬佩。
“哈哈哈……”
李善长笑了起来,很是开心。
“当今皇帝确实可怕,但也没有那般的可怕。
皇帝也是人,只要应对得当,就能把老虎圈到笼子,摸了老虎屁股也不会出什么事。
你且好好看,多跟着学着点。
认真看,认真想,哪里想不明白了就多问问我。”
李琪表示受教了……
……
“还能有什么用意?麻痹李善长罢了。
不直接请李善长吃饭,才最是符合上位的性格。
李善长离死不远了!”
胡惟庸显得没好气的给他侄子胡山解惑。
现在,他还满脑子都是李善长的身影。
想想李善长今日那得意的样子,他心里面就来气,就觉得憋屈。
李善长什么样的狗东西,一个离死不远的人罢了,今日在码头还敢那般与自己摆谱。
自己不过是恭维他几句,这狗东西还当真了。
还真就当着太子,还有百官的面,对自己教训起来。
他以为他是谁?
“李善长行事张狂跋扈,不将皇帝看在眼里,确实是离死不远了!
一个死而不自知的人,看其今日举止,当真令人发笑!”
胡山露出恍然之色,而后就一脸鄙夷的在这里骂李善长。
其实,胡山心里面还真没想明白,李善长怎么就要死了。
皇帝明明都已经认输了,又怎么可能会再对李善长动手。
要动手,在李善长和他对着干的时候就动手了。
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皇帝会用什么办法来破这无解的死局。
但这并不妨碍他露出恍然之色,并骂李善长。
只能说,胡惟庸之前多年没有儿子,会选中这个侄子带到身边进行培养,不是没有道理的……
……
“胡相,你这个大忙人,怎么有空过来了?”
李善长府上,看着明显刚一下职就前来拜访,且只拎着一些梅糕点,桂糕这些不值钱糕点的胡惟庸,李善长淡淡的开了口。
“恩相,学生心里一直牵挂着您,再忙也没有前来看恩相您重要。”
胡惟庸像是没有听懂李善长话里面的不满,满脸堆笑的回应。
“牵挂着我?
你是牵挂着怎么把我按死在地上,永远没办法回中书省当左丞相,影响了你的一手遮天吧?”
李善长面上的讥讽之色更浓。
扑通一声,却是胡惟庸直接就给李善长跪了下来。
“恩相,之前码头那里人多,很多话学生都没办法说。
学生想要弄死刘伯温,就是因为此人和我淮西积怨已久,看起来像是个没牙的老虎,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又起来伤人了。
还是直接摁死的好。
可……谁能想到,这家伙如此处心积虑,老奸巨猾。
愣是死里求活了……”
李善长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胡惟庸不说话,只是就那般静静的看着。
“恩相,学生要是真有借助此事,对付恩相您的心思,就让学生我今后受极刑而死!
学生最怕痒,就让学生直接痒死好了!”
胡惟庸着急的眼泪都出来了,在这里对着李善长发誓赌咒表忠心。
“起来吧,这就不用了,对于小胡你我还是信任的。
不然当初离任之时,也不会向上位提议,让你来担任丞相了。”
李善长终于松了口。
胡惟庸用袍袖擦拭着眼泪,千恩万谢的起了身。
“恩相,学生觉得您需多多注意一点上位。”
“怎么了?”
“上位可从来没有吃过这样大的亏,这次低头认输,也只是形势所迫,心里面不知道积压了多少的气。
就上位那小心眼的性子,要是能轻易把这事揭过才是怪事。
这次他不直接见恩相您,非要再等上几天再说,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胡惟庸话说的很是诚恳,一副全心全意为李善长考虑的样子。
李善长点了点头:“这个的确需要注意一点。
还有其余的吗?”
胡惟庸道:“恩相您这次出手干脆利落,力度空前,上位那边就算是有气,现在也不敢真就冲您发作。
重修中都城这事,哪怕上位心里再不情愿,也得办了。”
李善长点了点头,接下来面色也缓和了。
“小胡,你好好干,丞相这个位置就你做才最合适。
我老了,早就没有了心气,而今所求,不过是将中都城修好罢了。
别说我本就没有再入中书省的念头,就算是真的有,有了现在这一档子事后,上位又怎么可能再让我回中书省?
这个丞相,只能是你的。”
二人相聚了将近一个时辰,胡惟庸方才离去。
李善长笑着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些轻蔑之色。
不等边上的儿子出声发问,李善长就主动出声解释:
“胡惟庸这家伙是个有野心的,一直想要往上爬,做到了右丞相还不知足,想要更多。
之前对刘伯温动手,看似是针对刘伯温,其实事一次性针对我们两个。
上位是一个讲究平衡的,大明能稍稍给我交手的人,也就是刘伯温了。
刘伯温和我,都有可能被皇帝给提拔的中书省担任左丞相,压胡惟庸一头。
可若是刘伯温死了,对于上位来说,我也就是等于失去了制衡,所以今后也绝对不会再让我入中书省。
只不过,这这家伙低估了刘伯温的能力,反而弄巧成拙了。
让刘伯温这个本该等死的人,又趁机焕发了第二春。”
这话说完,李善长脸上的轻蔑之色更浓。
“现在见到了老夫的力量,认识到了他和老夫,刘伯温之间的差距,又立刻巴巴的跑来跪在了地上。”
李琪了然的点了点头。
随后望着李善长道:“那……胡惟庸这家伙今后得势了,会不是对爹您不利?”
李善长摇头道:“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
只要你爹我活在世上一天,别说胡惟庸只是一个右丞相,就算是坐到了左丞相的位置,那在我面前依旧得乖乖爬在地上当狗!”
想想胡惟庸的种种表现,李琪对自己爹的话,深表赞同……
但接下来很快,一个让李善长绝对意想不到的消息传了过来,让他直接呆愣在了当场……
(本章完)